东莞沙田:变“短板”为“潜力板”,湾区至美滨海港城3年蝶变路
东莞+ 2025-10-25 17:55:10

曾几何时,这里只是狮子洋畔一个默默无闻的疍家渔港,蜿蜒的泥泞小路连接着低矮的村屋,潮汐声中夹杂着渔船的汽笛,世代渔民在滩涂上书写着与海为生的故事。那时的东莞沙田,如一颗被潮水反复冲刷的贝壳,静卧在珠江口东岸,期待着被时代唤醒。

转机始于“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拂南粤大地。三年来,推土机的轰鸣惊醒了沉睡的滩涂,脚手架林立重塑了天际线。昔日颠簸的滨江路,如今已蜕变成4.66公里的滨海景观长廊;旧泥洲渡口驿站变身网红咖啡厅,日均营业额突破6000元;而那座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曾经终日拥堵的镇标环岛,通过8组智能红绿灯实现了“一次等待、四向通行”,从交通堵点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城市枢纽。

数字见证着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沙田镇GDP从2023年的263亿元稳步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跃居全市第四;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跻身全国百强镇第59位;2025年上半年,虎门港综保区一线进出口值在全国排名第16位,香港空港中心出口货值同比暴增214%。在飞力达的智能仓库里,电子元器件24小时不停歇地发往全球;在䲞沙花园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理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海运枢纽”到“空港门户”,从“传统渔港”到“湾区至美滨海港城”,沙田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破茧蝶变。今天,当晨光洒在沙田大桥的拉索上,当南沙大桥的车流划出优美的弧线,当28公里黄金海岸线上游人如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焕新,更是一个关于“短板”变“潜力板”的生动实践。这片曾经的发展洼地,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版图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描绘出一幅新时代“魅力湾区 滨海港城”的美丽画卷。

变“短板”为“潜力板”

滨海港城3年蝶变

驱车驶入沙田镇滨江路,昔日颠簸不平的道路已蜕变为4.66公里的滨海景观长廊。晨光中,沙田大桥、南沙大桥如虹飞架,勾勒出“湾区至美滨海港城”的壮美天际线。这幅画面,正是沙田镇三年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

在东莞飞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智能仓库内,分拣系统24小时运转,成千上万的电子元器件经此发往全球,充分彰显飞力达的“沙田速度”。“这里的整体环境越来越好,政策也越来越开放。”该公司关务经理方桂华感慨道。2022年至2024年,飞力达及其兄弟公司合并进出口额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元,稳居东莞市十强。

“沙田的蜕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一场静水流深的耕耘。”沙田镇党委书记刘永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年来,沙田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推动经济发展、城乡环境、民生福祉、安全底线、社会环境五大方面全面提升,实现了从“短板洼地”到“潜力高地”的跨越。

经济态势持续向好,新动能加速集聚。沙田镇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数据亮眼: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63亿元,增长7.3%;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275.68亿元,增长5%;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40.42亿元,增长7%;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跻身全国百强镇第59位。

“我们坚持开门招商、以商招商,新引进宝化新材料、胜牌集团华南总部等30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133.5亿元。”沙田镇经济发展局透露,该镇建筑业产值更是实现235%的爆发式增长;2024年,该镇还荣获“东莞市优秀招商镇街”称号。

“一港两区一中心”枢纽平台成效显著。虎门港综保区2025年上半年一线进出口总值约619.6亿元,增长15.3%,全国排名第16位;香港空港中心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14%,沙田正从“海运枢纽”向“空港门户”跨越。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颜值+气质”双提升。沙田镇统筹“硬件”与“软件”提升,推动城市“面子”与“里子”同步提质。滨江路作为美丽示范主街,仅用3个月、投资2500万元,完成4.66公里品质提升,成为样板工程。镇标环岛通过增设8组智能红绿灯,实现“1次等待、4向通行”,通行效率提高30%,获市民广泛好评。“我们邀请41家设计单位对全镇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规划设计,形成16个村(社区)、29条道路的提升方案。”沙田镇城管分局负责人表示。

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䲞沙花园的“幸福密码”

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䲞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6岁的吴伯正用飞镖练习打靶,正中靶心,乐得老人家喜上眉梢。一辈子在立沙岛打渔捕虾的他,如今每天上午打打乒乓球,午饭后打打靶,晚年过上了城里人般的幸福生活。

在中心理疗室,82岁的陈姨患有“老寒腿”,每天理疗半小时。此时的她,在理疗师的指导下,正坐在红外扶阳椅上进行艾灸热敷。“腿脚暖和多了,身体也变棒了。这里不仅有人照顾,还能唱歌、跳舞,享用送餐服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笑着说。

“我们要让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䲞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廖晓欣介绍,中心占地2200平方米,设日间照料、长者饭堂、咸水歌创作室等,由“社工+护理员+医护+康复师+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提供专业服务。自2024年7月投用以来,已开展活动216场,参与超3万人次,成为社区老人的“幸福驿站”。

有爱沙田、温暖沙田。如今沙田镇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普惠均衡。东莞湾区中学初中部已于今年秋季借校开学,建成后将提供5400个学位。新沙田医院紧锣密鼓筹备,全镇搭建“心电一张网”,成为全市首个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镇街。

全国首个镇街级水上搜救分中心在此成立,“智慧立沙岛”系统实现危化品全链条监管,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信访积案化解率达98.2%,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100%,2024年成功捧回广东省“平安鼎”这一桂冠。

三年初见成效,沙田用实践印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不在于口号有多响,而在于路子走得有多“实”。当产业的筋骨更强健、城乡的颜值更亮丽、民生的底色更温暖,“百千万工程”才真正从蓝图落地为百姓可感可及的生活现实。

更壮阔的征程正在开启。新征程上的沙田已锚定新目标: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推动“港口经济”向“湾区经济”跃升。这场始于三年前的变革,正迎来更壮阔的航程。

记者探企

巨正源的“硬核”科技力量

坚持制造业当家,助企实现高质量发展。沙田镇推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配备530家“四上”企业服务专员,推动43个重点项目落地,总投资188亿元。2025年上半年,沙田镇地区生产总值140.42亿元,同比增长7.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沙田产业动能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一港两区”不再是地图上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经济增长极。

在东莞沙田立沙岛这片热土上,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如一颗璀璨的工业明星冉冉升起。“工业大米”聚丙烯是它的明星产品。2024年产值90.02亿元,增速39%;2025年1-7月产值57.53亿元,增速29.8%。9月底试投产的增资扩产项目预计再带来超20亿元产值增量。

走进巨正源科技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洁白的聚丙烯颗粒如“工业大米”般从管道中缓缓流出。经过智能封装,即将奔赴四面八方,投身于高端医疗器械、家电、汽车配件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基地,其年产120万吨聚丙烯的规模,令单一工厂产能高居全省榜首。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熔纤维’产品,凭借窄分子量分布、低气味、高强度等卓越特性,不仅荣获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称号,更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加快了高熔纤维的国产化进程。”巨正源科技新材料研究院研发经理汪乃东告诉记者,公司在聚丙烯生产、聚丙烯改性以及水处理解决方案上都有丰富的经验,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解决方案。

2025年,巨正源科技携手上海明涌,依托巨正源科技在聚丙烯行业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品牌号召力,借助上海明涌在大分子抗菌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强强联合,成立了大湾区抗菌应用研究中心,率先推出了创新性水处理系统抗菌除藻产品及工业应用方案。

巨正源科技生产部经理助理郭明介绍,大分子抗菌除藻新技术在污水杀菌处理、工业循环水杀菌处理、市政水处理、渔业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颠覆了传统的紫外线、银离子、次氯酸等杀菌手段,更具有持久长效、高效环保的优势。抗菌除藻黑科技,以尖端科技引领水处理技术革命。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系统及家居用品等场景运用,成效显著。

此外,巨正源科技还积极拥抱绿色能源革命。依托丙烷脱氢制丙烯过程中副产氢气的独特优势,公司每年可生产5万吨氢气,为全省超过一半的氢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源泉”,并积极布局从氢气生产、储存到应用的全链条氢能产业。这意味着,巨正源科技不仅为现代工业提供了坚实的“粮食”,更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低碳未来注入强劲的“氢”动力。

从填补区域产业链空白的聚丙烯,到引领新能源风口的氢能,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正以扎实的技术根基和前瞻的产业布局,勾勒出一幅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壮丽蓝图,展现了“沙田速度”下的硬核科技力量。

记者观察

步履不停“二次创业”

再造一个宜居宜业“新沙田

沙田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核心区域,坐拥东莞港、虎门港综合保税区等核心平台,并承接香港空港中心业务,正实现从“海运枢纽”向“空港门户”的战略升级。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东莞市“融深、向湾”发展战略,经济态势不断向好,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有着独特的区位与战略叠加发展机遇。

如今,沙田镇已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临港现代产业体系。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镇第59位。巨正源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以及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市前列的表现,为沙田打下坚实的产业与经济基础,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尽管优势显著,沙田镇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新征程中仍需解决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与新旧动能转换。目前,沙田镇的支柱产业布局仍相对单一,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未来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也显不足,新动能尚未完全成形。

二是城乡协调与公共服务供给。沙田镇的村(社区)之间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同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仍有短板,供给体系有待优化。

三是基础设施与城市承载能力。交通瓶颈是沙田镇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镇内有多达28条“断头路”,导致物流效率受阻和市民出行不便。此外,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镇村环境品质也仍需持续提升。

有挑战就有机遇。如何深入“破局”?沙田镇不妨借鉴广东省“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引入专业人才运营乡村资产,推动产业振兴;学习珠海“绿美经济”模式,依托滨海岸线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业态;参考广州“自然资源指标银行”做法,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保障项目落地;借鉴佛山“环两江示范区”经验,通过区域联动打造特色滨海文旅品牌。

借鉴一:培育专业人才,激发乡村活力

针对乡村经营人才短缺的问题,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这些职业经理人通过专业化运营,成功盘活了闲置农房,引进了“屋顶咖啡”等新业态,显著带动了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沙田镇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时,完全可以借鉴此模式,引入专业的经营人才来提升发展效能。

借鉴二:发展绿美经济,推动生态变现

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珠海市的经验值得学习。珠海通过发展“绿美经济”,首创了“金钻凤梨+鱼塘”的“渔果共生”生态农业模式,并大力推动“美丽庭院”向“美丽经济”转化,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对于同样拥有滨海岸线资源的沙田镇来说,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借鉴三:创新土地管理,保障项目落地

在破解土地资源紧张和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上,广州市的创新做法颇具启发性。广州通过构建 “自然资源指标银行”,将各类指标纳入统一管理,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并拓展“房票”适用范围,有效保障了“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的快速落地。沙田镇在推进土地整备和园区建设时,可以参考这种模式,以提升要素保障的效率。

借鉴四:强化区域联动,打造特色品牌

在促进区域协调和品牌塑造方面,佛山市和惠州市的做法提供了思路。佛山提出打造“百千万工程”环两江示范区,旨在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惠州则通过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塑造“罗浮山下四时春”等特色文旅IP,推动了农文旅体的深度融合。沙田镇拥有28公里黄金海岸线,可以学习这种区域联动和品牌塑造的思路,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文旅品牌。

文字:记者 吕晓敢 实习生 卢梓杰 图片:记者 郑家雄 通讯员 沙田宣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