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有一本特殊的收集本。不过里面贴的不是卡通贴纸,而是三十个红色研学点的印章,每个印章旁边,我都认真写下了收获。
在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我盖下了第一个印章——一枚鲜红的五角星。听着讲解员阿姨讲述战士们用过的煤油灯、磨破的草鞋,我在旁边写下:“物资匮乏,但信念充足。”
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山路崎岖。我气喘吁吁地爬上陡坡,印章是一把火炬图案。摸着当年战士们倚靠作战的石壁,我写道:“他们走这条路是为了生存和胜利,我走这条路是为了铭记。”
最让我震撼的是在中山书院旧址。看着简陋的课桌、粗糙的黑板,我盖下书本形状的印章,写下:“在炮火中坚持学习,在危险里传播知识。”那一刻,我想起自己有时抱怨作业多,实在惭愧。
三十个印章,三十次心灵的触动。现在翻看这本满满当当的收集本,我发现它记录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昨天班会课上,我展示了这本特殊的收集本。当我读到“在樟木头镇遗址,我看到弹孔依然清晰”时,同学们都屏住了呼吸;当我分享“在百花洞战斗遗址,想象当年炮火中的木棉花开”时,老师赞许地点头。这本收集本成了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图书”,大家传阅着,讨论着。
妈妈说我的字比以前工整了,老师说我上课更专注了。其实我知道,是那些印章背后的故事改变了我——东纵战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不放弃学习,我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如今,这本收集本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就会翻开它。那些印章仿佛在对我说话:五角星说要有坚定的信念,火炬说要点亮希望,书本说知识就是力量。
三十个红色印记,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它们让我明白,红色基因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可以指引我们每一天生活的精神力量。
作者:东莞市东坑镇多凤小学 六年级 4班 叶玲
;指导老师:周国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