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踏上了东纵研学之旅。
出发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些历史书上模糊而伟岸的“东纵”群像,他们究竟是谁?凭何而战?那名为“东纵”的精神,为何从八十年前的烽火中穿越而来仍熠熠生辉?
直到我站在东莞中学那棵古老的凤凰树下时,我终于真正感受到:历史,有了温度。绯红花瓣飘落青石碑文,似乎在诉说着青春报国的誓言:“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爱国将领蔡光围率游击队打响东莞抗日第一枪;共产党员莫萃华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在凤凰树下的宿舍建立东莞首个党支部,点燃革命火种……
步入东江纵队纪念园,冲锋浮雕瞬间攫住我的目光。指尖抚过粗粝石纹,是战士持枪跃出战壕,是青筋暴起的手臂紧握钢枪,是怒张的嘴角迸出震天杀声。而在纪念馆里,“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八字如星灼目,生锈的刺刀劈开岁月,支离的街道照片凝固疮痍……凝视着我军简陋步枪与敌军精良装备的鲜明对比,愤慨之余,我不禁心生疑惑:小米步枪,何以能赢?
答案在展厅深处揭晓——东江纵队的战士,许多竟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当我凝视着展台上的那本《论持久战》与密写情报时,我才蓦然懂了:正是这群手执书卷的人,他们一手执笔,一手握枪,将智慧化为利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术,让日伪军屡遭重创,七年间1400余场战斗,歼敌9000余人……这不仅是武力的胜利,更是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用学识拆穿阴谋,用谋略拯救同胞,让东江精神在血火中淬炼成钢。
踏出纪念馆,回望那沉默的丰碑,来时心中的疑问已然有了答案,我前路的方向也愈发清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的战场就在这方寸课桌,我的锋芒源于这浩瀚学识。我当以书为剑,铭记东纵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我须以学报国,勇闯科技前沿,成就强国梦想。
东江水长流,精神永不息。莞邑未来,终将在我辈手中绽放出新的璀璨!
作者:东莞市东莞中学初中校区 初二 16班 香梓莹;指导老师:卓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