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田头角的木棉果是一个偶然。有点像棉花的棉桃果,挂满没有树叶的木棉树枝头。青色的果子沉甸甸的。让许多人都对满树的果实发出好奇和惊叹。这满树的果实长到一定程度是一定会炸裂的,果子一旦炸开必然会飘着漫天飞雪,其实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样的果实有点不合时宜。就在果实的旁边抬眼望去,在不经意间就望到整个春天都已经走进烟花烂漫里。如果不是因为参加文学采风活动,我定然不会发现这样一棵挂满木棉果的木棉树,在我凝神屏气,注视每一枚果实时,它们都没有任何隐藏的痕迹,果实就是裸着的,不怕阳光暴晒,更不怕被雨水淋湿,也不担心有鸟雀啄食,果实就是如此坦荡,也是如此自信。我有些不敢相信这样青色的果子来自红色木棉花的孩子。更无法把这些果实同花朵联系起来。木棉花的盛开从来不需要绿叶的陪衬,在光秃秃的枝头独自绽放。美是不需要尘世里的陪伴,更不需要虚幻的光影。
很多人都对木棉花倾注感情,用大量的溢美之词赞美木棉花。而我却要对这偶然发现的木棉果进行抒写。这树木棉果就仿佛是秋天飘到农家屋顶的炊烟,映照着乡村的丰收和喜悦,更映现出阳光。田头角曾经叫棠堤阁。至于今天叫田头角,我没有深究,但是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偏僻小村,一路走到了笑逐颜开。就在此时恰好又遇到敏感的我。让我想通过诗意的表达来呈现田头角的存在。其实没有我的文字的呈现,田头角也早就存在着,这样看来,我的文字似乎是很轻了,有点像轻舞的柳絮。也许这点柳絮才与田头角上空的云有了交集。看到木棉果,也看到了成熟,更看到坚持不懈所带来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有的果实挂在没有树叶的枝头,每一枚果子都是一个傲然的卓尔不群的句号。前面的木棉花一定是在时间里涅槃,而果实才是所有人都愿意从眼睛走到内心喜悦的抵达。看到果子,我们可以不用知道它们的过去,而未来,也将因为我脚步的离开,成为最富想象的空间,哪怕是谜语也是最诱惑的春天。
抵达田头角的中巴车,很顺利地就到了,没有七拐八弯的转动。下车点是一个袖珍的广场。其实乡村是不需要太大的广场的,精品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精致。广场旁边是一个小湖,叫棠堤湖。湖的一边是一座阁楼,湖边是可以供游走的长廊,开满花朵的树,在水边放肆地笑,湖里有荷,还有细细小小游动的鱼,湖的旁边是彩绘了的矮小的老民居。
我们沿着湖边走了一圈。棠堤阁就静立在湖边,既不张扬也不喧嚣。我不知道它有多少年的历史。但是颜色已经告诉我它有历史存在的意义。简约中透着大气。灰褐色都是老建筑的色彩。棠堤阁也不例外。绿道是最新的名词,田头角在湖边把绿道渲染得只有春天才有的夸张。除了绿道,几乎没有更多的设备可以供休闲的,只有古井边的棋盘在阳光下大放异彩。老民居,在彩绘后,占了临水的位置,就多了灵气,这是我对这里的老房子印象深刻的原因。但是,当我从门前走过,看到黄色的狗被主人关到了屋里,我突然感到这里与其他地方的古民居有所不同,这里的古民居似乎更多了人间烟火气息。
在古井旁,我认真地看了还可以饮用的井水,清澈,还有像烟一样的东西飘过井口。井口上加了盖,至于为何要加盖,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水井的古让这里多了更多的故事。古井旁边就有宗祠,更记载着田头角人迁徙的脚印。宗祠让这里有了幽深的感觉。哪怕建筑并不高大、并不气派,有的还有新近修缮的痕迹,但我一眼就能够从颜色上看到历史的痕迹。宗祠和一棵榕树的年轮所历经的风雨是一样的,谁能掩盖祠堂的清雅气息呢?
相较于开得正旺的木棉花,我更喜欢这湖边的幽静。对头,幽静,不但是时间的名词,更是这里气氛的隐喻。
在田头角,一树木棉果子,让我看到时间是个超级魔术师,它在不动声色间,让我把感叹填满了整个正午,就像浮云一别后,感叹十年间。好像是来自日子深处的惊奇,就像过往的记忆,总是有些许的似曾相识,又有独特的个性,总让人忐忑,眼睛看到的多半是物质,但是眼睛看不到的背后一定还有蔚蓝壮阔的视觉,视觉深处一定还有更让人激动的喜悦,这就是一个地方振兴带来的改变,它恰好又被我看见,看见来自精神的喜悦,在时间里不会消失地存在。
按照我个人的兴趣和习惯,我都会对偶然的发现有个后续的了解,对于木棉果有更多的考察。棠堤阁旁的木棉果一定是个异类。时隔很多天以后,我从家里的阳台望下去,往年开红色花朵的木棉树在绿叶间开着白色花朵。我好奇地走近观看,白色的花朵,不是别的,而是从炸裂的木棉果里飞出的絮状物挂满树枝,微风吹过,就像飞着的鸽子又停歇在枝头。绿色和白色却是木棉树的又一番景色。这样的景色让我自然想到棠堤湖边的木棉树已经成了北川的鸽子树。也一定是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