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校矗立在“东纵队”战斗过的热土上,那儿屹立着一座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我沐浴着红色文化长大,红色基因流淌在我的血脉中。
我静静地,伫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面前,周遭的一切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
抬起头,目光缓缓抚过那坚硬的碑身。石材是冰冷的,带着山峦的质感,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每一个字,都像一枚灼热的烙印。因为从那冰冷的石头内部,我仿佛看到了奔涌的火焰与热血,看见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力嘶杀……那些坚毅的身影里,有憨厚的大叔、慈爱的大娘、邻家的哥哥、斯文的读书人,甚至有与我年纪相仿的面孔……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自己渺小的个体,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中。
当残暴的日军撕下伪装,犹如洪水般涌向中国,冲向广东,东江纵队的将士们高举红旗,他们化作了刺破黑暗的闪电、冲锋的号角、坚守的堡垒,死死守护住身后的家园。他们用肉躯,去对抗钢铁;用信念,去丈量通往黎明的道路。然后,他们的名字,便成了这石碑上一行行沉默的铭文,一个个英雄的名字:莫同尚、陈瑞英、李一之、谢九妹……
我的眼眶酸涩,这一个个名字太沉重了,犹如一根根针插入我的心。这些民族的脊梁啊,用最绚烂的、仅有一次的青春与生命,换取这石碑永恒的沉默,换取我们今日和平而安宁的生活。
伫立在烈士纪念碑前,我忽然明白了。
这纪念碑,它不仅仅是历史的墓碑,它更是一座灯塔,一种精神的坐标。它矗立在这里,不是为了让我们悲伤,而是为了提醒每一个经过的人: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曾有前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今天脚下的路,是从何处铺就而来。
我缓缓地,深深地,鞠下一躬。
这不是告别,这是承诺。
当我转身离开,脚步不再迷茫。我将带着从这石碑中汲取的、沉甸甸的力量,回到我的学习生活中。我亦深知自己肩上多了的责任——那便是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替你们,也为我们自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山河无恙,薪火相传!
作者:东莞市低涌中学 初二 5班 郑梦贤;指导老师:匡丽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