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至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及党中央有关文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东江之畔活力涌动的东莞,与北江之滨生态秀美的韶关,跨越山海牵起了协作共建的“友谊之手”。
从那时起,东莞始终牢记使命、扛起责任,将对口帮扶的要求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把韶关的需求当作“自家事”——带着产业协作的满满诚意、资源共享的滚烫热忱、民生关切的细腻温度,一步步走进韶关的田间地头、园区车间、校园诊室。十余载光阴流转,两地用实干书写“心手相牵、共促振兴”的动人篇章,用成效诠释“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这份跨越千里的协作答卷,细数莞韶共建里的温暖与力量……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写入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这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本质属性。民生帮扶是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实践。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在两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支持韶关民生事业发展作为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工作来谋划和落实,着力推动韶关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莞每年派出164名支教教师,组成11个支教组团,实现了对韶关各县(市、区)的全覆盖,精准开展支教工作。支教团持续开展“韶优课堂”“莞韶名师工作坊”等专项活动,并与当地学校联动开展了105节精品课例和47场微讲座。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为韶关的孩子们带来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生动的课堂形式,使1.5万余名受益学生视野得到开阔,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莞韶指挥部深入开展教育帮扶行动,取得系列成效。例如,在2025年,通过“圆梦助学”活动募集资金超200万元,成功帮助了500余名韶关困难学生。指挥部联合韶关市教育局,依托市教育基金会创新设立了莞韶“筑梦奖教”基金,用于激励和帮助业绩突出的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此外,指挥部将犁市镇中心小学作为支教改革试点,制定了三年帮扶行动计划,投入6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学校教学设施升级。通过系列举措,该校在教师能力、学生素养及学校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还安排了超4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用于支持珠玑镇中心小学等重点帮扶镇学校的校园环境改善与教学设备提档升级。
2025年,莞韶两地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东莞韶关医疗精准帮扶共建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根据方案部署,东莞市35家医疗卫生机构与韶关市31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据统计,2025年东莞市已累计派出141名医护技术骨干赴韶关开展帮扶,并接收了70名韶关受援医院的医务人员来莞进修学习。通过上述交流,有效促进了韶关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与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自2023年以来,莞韶指挥部累计安排医生超180人次赴仁化县开展结对帮扶,助力仁化人民医院成功新建了泌尿外科、临床药学室、介入导管室等多个重要科室,实现了相关学科能力的显著提升。该院于2024年先后通过省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评审,并于2025年成立了肿瘤防治中心。
莞韶指挥部投入超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多个重点帮扶镇的卫生院升级项目。驻乐昌市工作队投入物资与资金超270万元,助力乐昌市人民医院进行环境设施提档升级,并选派大朗镇优秀医生驻点服务,通过系列举措,成功助力该院于2025年4月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
此外,莞韶指挥部联合驻浈江区工作队,安排23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花坪镇卫生院的加固改造与环境设施全面提升,有效提高了该重点帮扶镇的公共服务能力。莞韶指挥部的系列医疗帮扶举措,切实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消费与文旅帮扶方面,莞韶指挥部积极搭建展销对接与品牌共建平台。例如,组织70家韶关企业携300余款产品参加东莞“食博会”,并推动韶关市畜禽协会与东莞莞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3万头生猪的保供战略合作协议,现场总签约额超5亿元,创下历届新高。
指挥部深入实施“莞品进韶、韶品入莞”计划,通过举办2025东莞韶关水果交流推介会暨荔枝品鉴等活动,成功助力东莞荔枝在韶关销售超40万斤。

在文旅互动方面,指挥部组织了78名韶关学子参与东莞“品荔”活动,使其成为“乘高铁 品荔枝 进莞来”广铁主题文旅活动的首批客人。
此外,通过推动两地工会签订职工疗休养协议,已吸引超700名东莞职工来韶康养。指挥部还引进了东莞高端的朱顶红花卉种植项目,积极探索培育“农业+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