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薛芸欣《斑驳光影下的赤色回响》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3 16:22:50

历史并非冰冷的过去,而是一首待我们轻声吟唱的长诗。馆中每一道斑驳,都是诗中一个沉重的韵脚,诉说着牺牲与温柔。——题记

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我踏着这条静谧而庄重的路,一步步走向东江纵队纪念馆。石阶尽头,金色的大字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峥嵘岁月中的荣光与坚韧。

走进大门,“东江纵队”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两侧赤红色的浮雕一路延伸至展厅深处。画中人身穿布衣,目光如炬,尽管服饰各异,却同样透出坚定的意志与炽热的怒火——那是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侵略的反抗。

馆内灯光微暗,泛着淡淡的红,犹如那段历史,沉重而炽热。我缓缓前行,凝视每一件展品:日军侵华的黑白照片、战士们穿旧的军装与毛巾、锈迹斑斑的水壶、一枚枚沉甸甸的勋章……它们静默无声,却仿佛在我心中掀起巨浪。眼眶几度湿润,我强忍着不让眼泪落下。这些物品背后,是多少英雄儿女用热血与生命写就的历史。它们不仅是时代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

最打动我的,是一座铜像——一位女战士怀抱着婴儿,在战火中低首温柔安抚。那一刻,我仿佛穿越时空,听见婴儿的啼哭、远处的炮火,也听见她轻柔的歌声:“乖,不哭……”她以母爱为盾,在废墟与硝烟中守护着一个幼小的生命。这座雕塑让我久久不能移步,心中涌起难以言说的感动与酸楚。

还有那些穿越烽火的家书,纸页已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我们的战士,在生死关头仍念着家、念着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春天。

走出纪念馆,阳光依旧明媚,微风拂过脸颊。我抬起头,望着飘扬的国旗,心中充满敬意与自豪。我们虽不再需要经历战火,但历史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中。每一天的努力学习、每一次的勇敢前行,都是在为祖国的明天积蓄力量。

身为中华儿女,我骄傲,我也深知责任在肩。愿以我少年之心,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以我青春之力,奋发向前,振兴中华!

 

作者: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 初二 4班 薛芸欣;指导老师:张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