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海关便利化举措与“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撑,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正加速开辟国内市场新空间。据黄埔海关统计,今年1-9月,东莞市加工贸易内销征税货值达76.5亿元,越来越多企业实现“出口+内销”双轮驱动的转型突破。
“外销成本攀升倒逼我们转向国内市场,而政策红利让转型步伐更快了。”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许卫衡指着一批正在办理内销手续的进口集成电路介绍。受国际形势影响,该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内家电市场,在国家补贴政策与海关便利化措施的双重助力下,顺利完成产销结构调整。许卫衡所说的便利化措施,包括海关推行的按季度集中内销纳税政策——非失信企业无需逐笔申请,最长可按季度申报且免缴风险担保金,大幅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
在婴童用品领域,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的转型实践更具标杆意义。这家主打欧美市场的全球行业龙头,作为东莞首批“三同”工程试点企业,在海关指导下建成标准化生产线,实现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品质管控无缝衔接。“从标准梳理到流程优化,海关全程‘送政策上门’。”该公司关务负责人罗凤霞透露,今年以来企业内销额同比增长13.86%,通过产品设计创新与智能制造降本,其儿童安全座椅等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热销品。
“‘三同’不是简单的标准对接,而是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东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企业转型痛点,海关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一方面帮助梳理国内外标准差异,指导建设合规生产线;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集团改革、单耗参数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保税料件自由流转、备案流程简化等效能提升。数据显示,加贸企业享受此类便利,出货效率平均提升80%以上。
政策赋能下,更多企业走出转型加速度。全球连接线制造龙头东莞广宇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季度集中纳税等政策,将国内市场占比从不足5%提升至20%以上;布书出口企业玩乐童话则借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完成19项产品著作权备案,内销订单同比增长超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