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 陈雨泽《东纵回响:刻在山河里的记忆》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2 21:28:11
晨雾如纱,轻覆着粤东的群山。我踏上那条青石古道,石面被岁月打磨得温润,草尖的露珠折射着熹微晨光。恍惚间,森林深处似有脚步声隐隐传来——那是东江纵队的战士们,正踏着救国的节拍,从历史中走来。
山腰处,一座碉堡静立林间。藤蔓爬过枪眼,墙体上弹痕累累,像岁月颁发的勋章。触摸冰凉的砖石,指尖仿佛接通了八十年前的烽火。当地老人说,那场战斗持续三昼夜,最后只剩三名战士突围。此刻,步枪的轰鸣与战士的呐喊犹在耳畔,历史不再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烙在大地上的印记。
沿溪而行,一丛野杜鹃在崖畔灼灼绽放,殷红如血。向导称之为“东纵红”——战士们曾以它的汁液充饥,以花瓣止血。风过时,花枝轻颤,似在诉说那些以命相搏的日夜。竹林中,几块垒石默立,焦黑的灶台边,仿佛还飘着当年糙米饭的香气。
午后的阳光洒在新建的陈列馆上。馆内陈设简朴:旧步枪、缝补的军装、一本泛黄的日记。日记的主人是十七岁的通讯员,字里行间满是对胜利的期盼。最后一页停在1944年秋夜:“今宵星光璀璨,胜利那天的星光定会更加明亮。”驻足良久,我仿佛与少年隔空对望,读懂了信仰的千钧之重。
夕阳西下,群山披上金辉。山脚的村庄里,孩童嬉戏,老人闲谈。这寻常的烟火气象,不正是当年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的愿景吗?
重走东纵路,未见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砖石、草木与文字间,触摸到一段依旧滚烫的历史。那些年轻的生命已化作山风红花,守护着当下的岁月静好。这条路,是刻在山河上的记忆,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来路,指引前程。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 初二 1班 陈雨泽;指导老师:向艳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