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至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及党中央有关文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东江之畔活力涌动的东莞,与北江之滨生态秀美的韶关,跨越山海牵起了协作共建的“友谊之手”。
从那时起,东莞始终牢记使命、扛起责任,将对口帮扶的要求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把韶关的需求当作“自家事”——带着产业协作的满满诚意、资源共享的滚烫热忱、民生关切的细腻温度,一步步走进韶关的田间地头、园区车间、校园诊室。十余载光阴流转,两地用实干书写“心手相牵、共促振兴”的动人篇章,用成效诠释“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这份跨越千里的协作答卷,细数莞韶共建里的温暖与力量……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原则,协同驻各县(市、区)工作队及帮扶镇驻镇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力韶关在2024年度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获评“优秀”等次,莞韶指挥部荣获省“百千万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驻江湾镇帮扶工作队严格按照防返贫监测要求深入走访排查,全面真实了解脱贫户情况,积极争取社会爱心资金,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坚决守牢防返贫底线。
近年来,东莞市每年安排2.73亿元的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支持韶关镇村发展,选派150名驻镇驻村工作队员深入韶关各县(市、区)镇村基层一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五大方面,助推韶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稳步提升。
东莞派驻韶关30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强化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精准帮扶,全部重点帮扶镇无规模性返贫风险。
2025年2月,莞韶指挥部印发《莞韶指挥部乡村振兴车间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全力开展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提升乡村振兴车间品牌等行动,投入超18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车间配套建设,为韶关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5年9月,东莞帮扶韶关的30个重点帮扶镇已全覆盖创建农副产品加工类、手工艺品制作类、电子产品加工类等各类乡村振兴车间超150个,产值超9亿元,吸纳就业超9000人次,有效带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就业致富,助力韶关市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投入超700万元帮扶资金打造粤北最大毛织产业集群,7家企业入驻,带动500名村民就业,产值超3000万元,增加集体年收入50万元。
驻乐昌工作队创建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吸引超过6家东莞毛纺企业入驻,成功打造粤北地区最大的毛织产业集群,每年可为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驻始兴县工作队投入超6000万元帮扶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招引东莞企业到司前镇投资建厂,项目将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上规”。2025年目标产值破亿元,带动就业300人,每年为司前镇增收超100万元。
浈江花坪镇卫生院改造升级项目:项目总投资530万元,安排230万元帮扶资金改造加固闲置资产,助力花坪镇卫生院环境设施全面提升,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莞韶指挥部连续两年出台《东莞市-韶关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百千万工程”项目奖补方案》大力支持韶关乡村产业、公共基础设施水平、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截至目前,投入专项帮扶资金超3.5亿元实施项目超250个。各工作队立足两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对口帮扶协作取得丰硕成果,30个重点帮扶镇中9镇19村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名单,11镇6村入选第三批典型镇村培育名单,2025年重点帮扶的曲江乌石镇和南雄珠玑镇灵潭村荣获全国文明镇村称号。
驻南雄界址镇工作队以党建引领促民生帮扶,2025年5月组织谢岗医院专家团队到界址镇开展大型中医义诊,推动东莞市谢岗医院与南雄市界址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提升界址镇基层病种诊疗能力,让当地群众享受优质便捷医疗服务。
2025年3月,驻仁化县红山镇工作队组织开展"党员带头添新绿 绿美红山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引领带动全民参与,助推绿美红山成效突出。
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力量。2025年,莞韶指挥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抓党建、强引领、促帮扶”的工作思路,动员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沉镇村一线凝心聚力共促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高质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