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黄梓琳《那盏灯,与那颗心》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22 13:49:19

九月的清晨,阳光如同金色的薄纱,轻轻披在我们肩头。走在通往李爷爷故居的青石小路上,我们的脚步声显得格外庄重。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我忽然觉得,我们推开的不仅是一扇门,更是一段尘封的岁月。

老屋在晨光中静默如诗。门楣上“李任之故居”五个字被镀上一层金辉,像是时光为英雄特意留下的印记。踏进屋内,时光仿佛在此凝固——一张布满岁月痕迹的书桌,一把褪色的木椅,这就是李爷爷当年追逐梦想的地方。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盏铜油灯上,灯盏里的灯油早已干涸,可我总觉得,那里还跳跃着一簇不灭的火焰。

老师的手轻抚过斑驳的桌面,声音温柔而深沉:“孩子们,当年在这里读书的少年,连一张纸都要反复使用……”我学着老师的样子,轻轻触摸那粗糙的木纹。指尖传来的不只是木质的温凉,更像是在触摸一段滚烫的青春,一个在战火中依然熠熠生辉的梦想。

走进陈列馆,李爷爷的一生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从东莞的小村庄到烽火连天的战场,从指挥若定的将军到建设新中国的栋梁。读着他以一连兵力歼灭敌人五个连的战绩时,我的心澎湃如海;看到他主持建设的一个个重大工程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被一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

离开时,夕阳正好。每个人的书包里都装着一份沉甸甸的感动。那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李爷爷书桌上的那盏油灯,用微弱却坚定的光芒,照亮他写给未来的信笺。

清晨醒来,推开窗,天边的朝霞正红得耀眼。那抹红色,多像李爷爷故居前飘扬的旗帜,更像一颗跳动不息的火热的心,永远燃烧在每一个记得他的少年心中。

 

作者: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五年级 6班 黄梓琳;指导老师:马欣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