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洒在石阶上,我们来到凤岗镇革命烈士陵园,参加“重走东纵路”研学活动。当我怀着肃穆的心情踏上陵园的土地,耳边的欢声笑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敬意,这里长眠着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沿着青石路往前走,一座高大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字映入眼帘。纪念碑背面刻满名字,老师告诉我们,这上面记录的,是在东江纵队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张里夫、张法兴、黄友……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含着一段悲壮的故事。我轻轻摸着石碑,指尖能感受到字的纹路,心里酸酸的。他们本该像我们一样,在校园里追逐梦想,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却毅然扛起枪,冲向了保家卫国的战场,用生命换来了现在的和平。
随后,我们来到了黄友亭。亭内的碑文向我们诉说着黄友的故事。他牺牲时才16岁,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大。他从小就心怀家国,12岁就参加了儿童团,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有一次,他和战友们执行任务时遭遇敌人,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他带着少年班的小伙伴们主动留下来阻击敌人。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黄友毫不畏惧,带领大家奋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听着老师的讲述,我忍不住红了眼眶,黄友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诠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离开陵园时,夕阳洒在纪念碑上,望着远处凤岗镇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我忽然明白,黄友和少年班的英雄们用生命守护的家乡,如今已成为东莞蓬勃发展的一角。这里有连接世界的港口,有创新进取的企业,有我们书声琅琅的校园,东莞的繁荣,正是祖国日益强大的缩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接过守护家乡的接力棒,更要把目光放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现在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将来才能用知识建设家乡、服务国家。这一次“重走东纵路”,让我懂得了和平来之不易,少年责任在肩;更让我明白:守护东莞、建设祖国,就是我们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作者:东莞市常平第三小学 五年级 1班 李金雨;指导老师:黄芷茵
图片简介:2025年9月13日,我们在东莞市凤岗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寻东纵精神 传红色基因”研学活动,致敬革命烈士,传承红色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