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里的文物好多,可一双放在玻璃柜里的军鞋,却像长了小钩子,把我的目光牢牢勾住了。
那是双黑布鞋,鞋面上补丁摞着补丁,针脚歪歪扭扭的,鞋底磨得快平了,鞋头还破了个小洞,露出里面发黄的棉絮。讲解员姐姐说,这是“小鬼班”班长黄友穿过的鞋。我凑过去细看,仿佛能看见鞋尖上沾着的山泥,鞋帮上还留着被树枝勾破的小口子。
“黄友哥哥当时才16岁,他带着平均年龄不到15岁的‘小鬼班’,在山上打游击,这双鞋陪着他跑过无数山路,传递过重要情报,还躲过敌人的追捕。”听完讲解员的话再看看自己的运动鞋,蓝白相间的,鞋底有厚厚的气垫,鞋里衬着软软的海绵,上次只是被石头磨了个小印子,我就闹着要妈妈买新的。对比着玻璃柜里的军鞋,我的脸悄悄发烫。
讲解员姐姐还说,当年村民们知道战士们缺鞋穿,连夜坐在煤油灯底下纳鞋底。这双鞋上的每一个补丁,都是老百姓和战士们的心连在一起的证明。我好像看见了昏黄的灯光下,一双双粗糙的手飞针走线,把对战士的牵挂,一针一线缝进了布鞋里。
后来我们去重走东纵战士当年走过的小路,山路又陡又窄,我才走了十分钟就气喘吁吁,腿肚子直打颤。老师说:“当年黄友他们穿着这样的布鞋,背着枪、揣着情报,跑起来比兔子还快。”我低头看看自己的运动鞋,突然觉得脚下的路不那么难走了。就像上次班级拔河比赛,我们班一开始落后,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居然赢了。原来这就是东纵战士们说的“团结”,不管是打仗还是拔河,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双军鞋。阳光透过玻璃照在鞋上,好像在跟我说悄悄话:“小朋友,现在的路好走了,但别忘了,是谁用脚踩平了过去的荆棘呀。”
是啊,这双磨破的军鞋,装着比大山还重的勇气。以后我再也不娇气了,要像黄友哥哥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和同学们好好团结,做新时代的“小小东纵兵”!
作者: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 五年级 6班 杨嘉熙;指导老师:李壑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