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天高云淡,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妈妈带我来到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重温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迈着庄重的步伐,我走进纪念馆。“东江铁流,南粤旌旗”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这八个字不仅概括了东江纵队的光辉历程,更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忠诚。
在纪念馆的第一个展厅,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站在罗浮山战斗场景复原前,我仿佛看到游击队员们矫健的身影在密林中穿梭。转向大鹅湾的海战展区,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似乎听到了当年海上中队乘风破浪的声响。
缓步走入主展厅,几处被战火摧毁的房屋模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些样式各异的民居,无一例外都带着被日军炸毁的痕迹。展板上的老照片记录着当时的情景:无数无辜的百姓流离失所,扶老携幼逃离家园。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我的心中涌起阵阵悲伤与愤怒。
在纪念馆的深处,有一面特殊的照片墙让我久久驻足。墙上密密麻麻地陈列着东江纵队队员们的肖像,他们中有的人面容清晰,目光坚毅;有的人却只有模糊的身影。这些无名的英雄,他们曾经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妻子心中的依靠。他们中的许多人,年纪不过十几岁,正值青春年华,却已经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纪念馆还通过多媒体技术,生动再现了东江纵队的重要战斗历程。在百花洞战斗展区,动态沙盘和声光效果让我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那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数百名东纵战士凭借着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将千余名装备精良的敌人困在山中,最终取得重大胜利。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大营救”展区。1941年香港沦陷后,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香港,东江纵队临危受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秘密大营救。这场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的行动,不仅保存了中国文化的火种,更展现了东江纵队机智勇敢、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走出纪念馆,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馆外绿树成荫,花开正好,孩子们在广场上欢快地奔跑,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悠闲地聊天。这与馆内展示的战火纷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前辈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站在纪念馆前,我默默立下誓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参观虽已结束,但我与历史的精神对话却刚刚开始。先烈们用生命回答了他们时代的考题,而我也将用我的行动,在我人生的考卷上,写下无愧于他们牺牲的答案。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六年级 2班 曹静瑶;指导老师: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