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上午,阳光亮得有些晃眼。怀着期待的心情,我和妈妈来到了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刚走进正门,一股凉意便扑面而来,空调风轻轻地往衣领里钻,让人顿时神清气爽。序厅的正中央没有华丽的浮雕,只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上面静静地亮着八个金色大字“东江铁流,南粤旌旗〞。这八个字仿佛有千钧之重。我在屏幕前驻足良久,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深意,才慢慢走向展厅深处。
展厅里并不喧闹,只有参观者轻轻的脚步声和低语声。我随意地走到一个展柜前,看见两顶军帽安静地摆放着,帽顶微微塌陷,面料看起来朴素无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走到另一个展柜前,暗红色的背景衬托着一排排老旧武器:步枪、刺刀……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布满了斑斑锈迹,像是穿上了土褐色的铠甲。有的地方锈得结成了块,连原来的纹路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住了。刺刀的刃口处处斑驳,有的甚至微微卷了边——妈妈告诉我,那是与敌人拼杀时留下的印记。还有几颗木柄手榴弹,外壳早已褪色,握柄处的纹路也被磨平,可就是这些看似破旧的武器,曾经是战士们最可靠的“帮手〞。
妈妈望着这些武器,声音里充满敬意:“孩子,你可别小看这些家伙。东江纵队的战士们就是拿着它们,打了很多大胜仗呢!他们从几百人的小队发展成上万人的大部队,在华南打了上千次战斗,歼灭了几千名日伪军。就说百花洞战斗吧,几百名战士把一千多敌人困在山里打了三天三夜,还缴获了好多枪支弹药,敌人都怕得叫他们“华南的猛虎”。还有黄猄坑伏击战,战士们躲在草丛里,一下子就把敌人的运输队打垮了……〞
听着妈妈的讲述,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战士们英勇作战的身影。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稍大些的展柜前,里面没有实物陈列,只有红、蓝、黄等颜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标注着各种字样。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在我眼前延伸,仿佛是一位位战士用心血描绘的作战图,记录着他们转战东江的足迹。
走出纪念馆,阳光暖暖地洒在身上。我看着街上车水马龙,忽然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李爷爷的故事里,在妈妈讲述的往事里,在我们身边每一处平凡的安宁里。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这安宁都是先辈们用心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好少年,我要在倾听和陪伴中,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痕迹〞。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六年级 2班 邓妍嘉;指导老师: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