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如轰鸣夜夜憋醒?42岁患者靠“压力滴定”睡上安稳整觉
东莞+ 2025-10-17 19:05:31

在宁静的夜晚,一阵此起彼伏、如同发电机轰鸣般的呼噜声,不仅扰人清梦,更可能是健康拉响的警报。对于42岁的周先生而言,这样的夜晚他已经忍受了20多年。他不仅是家人眼中的“鼾王”,更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直到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科,通过一项名为“压力滴定”的关键步骤,他才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睡眠噩梦,睡上了第一个安稳整觉。

二十年噩梦:鼾声震天与深夜憋醒的恐惧

周先生自青年时期起就被严重的睡眠问题所困扰。每晚入睡后,他的鼾声震耳欲聋,声音大到足以穿透墙壁。更可怕的是,他曾在深夜多次因呼吸暂停而被憋醒,那种窒息感的恐惧让他对睡眠产生了阴影。“感觉自己就像在睡眠中被人捂住了口鼻,猛地惊醒,心慌气短。”周先生描述道。长期的夜间缺氧与睡眠碎片化,导致他白天精神不济、头晕脑胀,工作效率严重下降。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周先生,也曾尝试自救。他听说家用睡眠呼吸机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便自行购买了一台。然而,使用后效果却远不如预期。“戴着不舒服,感觉气吹得不够,有时还是会被憋醒,有时候又觉得压力太大,吹得肚子胀。”周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其根源在于呼吸机的压力参数设置不精准。

破局关键:一场名为“压力滴定”的精密探索

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问诊后,科室副主任医师何婉婷为周先生指出了症结所在,并建议他进行“压力滴定”。正是这一步,成为了周先生康复之路的转折点。

“很多患者认为,买一台呼吸机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何婉婷医生解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的原理,是通过正气压撑开患者狭窄的上呼吸道,消除呼吸暂停。但这个‘压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的。”

压力滴定,正是这场为患者寻找最佳治疗压力的精密探索。何婉婷医生用一个生动的比喻解释道:“给患者设置呼吸机压力,就像配眼镜需要验光一样。度数低了,看不清楚;度数高了,头晕眼花。压力滴定就是为患者的呼吸‘验光’。”压力过低,无法打开气道,夜间缺氧问题依旧;压力过高,则可能导致鼻塞、腹部胀气、面部压迫不适,甚至引发新的睡眠问题。

揭秘“压力滴定”:在睡眠实验室中定制的个性化处方

那么,压力滴定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它并非一次简单的门诊问诊,而需要在专业的睡眠监测室内完成。

患者在医院睡眠监测室住上一晚,身上会连接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实时记录其脑电、眼电、肌电、血氧、心率、呼吸气流等数十项生理参数。与此同时,由专业的医师或技师在一旁守候,通过不断调节无创呼吸机的压力参数,观察患者在不同睡眠阶段(如浅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动期)对各种压力的反应。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佳压力值’,”何婉婷医生说,“这个压力要足以保证患者在整夜睡眠中,无论处于何种睡眠姿势和阶段,血氧饱和度都能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且患者感觉舒适。”目前,压力滴定主要有三种方式:被视为“金标准”的人工压力滴定、上半夜诊断下半夜治疗的分夜压力滴定,以及使用全自动呼吸机的自动压力滴定。

根据国际指南,成年患者的压力滴定通常从4厘米水柱的低压开始,逐步上调,最高可达20厘米水柱,直至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完美压力。

在接受了详尽的压力滴定检查后,周先生获得了一套完全基于他个人情况精准调参的呼吸机治疗方案。

仅仅一周后,周先生回到医院复诊,他激动地向何婉婷医生分享了他的喜悦:“盼了20多年,我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现在晚上不再被憋醒,白天头脑清醒,整个人都像重生了一样。”这个他期盼了二十多年的完整睡眠,终于通过科学的诊断与精准的治疗得以实现。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您或身边的家人长期存在响亮的打鼾、夜间被憋醒、白天过度嗜睡等症状,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睡眠医学科或呼吸科就诊,扫除睡眠阴霾,重获健康甜美的睡眠。

文字:记者 刘召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