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丰碑
——听妈妈讲樊炳坤爷爷的故事
晚饭后,妈妈没催我写作业,而是把我拉到身边,要给我讲东江纵队“红小鬼”樊炳坤爷爷的故事。
妈妈声音轻柔,仿佛怕惊扰那段历史:“那时,樊爷爷也就比你大几岁……”我托腮想象,眼前出现一个瘦小却机灵的身影。他没在山坡放牛,而是在密林里穿梭,为游击队送信;他面对的不是作业难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危险。后来,他成长为卫生员,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他会害怕吗?”我忍不住问。妈妈摸摸我的头:“当然会,可他心里有保护家乡和亲人的信念。”
国庆假期,妈妈组织我们一家三口“重走东纵路”,参观东莞东江纵队纪念馆。走进庄严大厅,看着玻璃柜里泛黄的军装、生锈的军号、破旧的水壶,我心里涌起奇妙的亲切感。我在想,哪件物品是樊炳坤爷爷用过的呢?
也许,那把沉默的军号,曾被他用力吹响,激昂的声音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唤醒沉睡大地;那个布满划痕的行军壶,曾陪他熬过一个个干渴的夜晚,在艰难时刻给他力量。展品上虽没有樊爷爷的名字,但我知道,每一件都凝聚着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东纵战士的热血与青春,他们都是最可敬的人!
那一刻,我懂了“重走东纵路”的意义。我们追寻的不仅是历史足迹,更是精神传承。樊炳坤爷爷和战友们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用年轻肩膀扛起责任,为我们换来如今的和平安宁。我们能坐在明亮教室学习,在操场尽情玩耍,都是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
作为新时代少年,课堂就是我们的“战场”。我要把从樊爷爷故事里感受到的勇气和坚持,用到学习中。遇到难题,我不再轻易退缩,像战士面对敌人般勇往直前,努力找到解决办法;看到同学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忙,就像战友相互扶持。
故事里那枚闪亮的勋章,我虽无法亲眼看到,但它已深深印在我心里。它时刻提醒我珍惜幸福生活。我们会接过先辈的旗帜,让红色基因在我们这一代传承,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东莞市万江第五小学 五年级 4班 杨紫璇;指导老师:梁淑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