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嘉年华|童心绘智造,AI与传统碰撞莞韵新篇,“松湖杯”漫画赛启幕
东莞+ 2025-10-16 18:24:55

“这不仅是一场漫画比赛,更是孩子们用创意对话东莞‘智造’未来的舞台!”10月16日,松山湖畔笔墨飘香,第六届“松湖杯”东莞市中小学生漫画创作大赛决赛在此拉开帷幕。

本届大赛以“AI赋能东莞智造”为主题,紧扣“潮玩+AI”“文化+数字传承”等方向,寄望中小学生在创作中,既懂科技潮流,又扎根本土文化。

本届赛事由东莞市中小学艺术联合会指导,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集团与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联合主办,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承办。

现场竞技:

传统莞韵与AI科技纸上对话

决赛的主题是《莞韵寻觅,我与AI莞小鹅的奇妙探索》。现场,60名中小学生笔尖流转间,烧鹅、东莞地标等本土元素与VR眼镜、AI符号交织。松山湖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付曼晨格外专注,她将时代标识、东莞烧鹅形象融入多格漫画,以潮玩风格赋予形象“萌感”与灵气,最终凭这份创意拿下一等奖。“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自由职业漫画师,希望用画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东莞。”付曼晨赛后分享道。

随着创作截止哨声响起,一幅幅作品铺满展示区:有将广东非遗麒麟舞与AI色彩结合的国潮画作,也有以“莞小鹅”为原型、搭配高科技元素的创意设计。虎门外语学校初三学生伍倩彤的作品格外吸睛——画中女生身着印满传统祥云图案的国潮旗袍,却戴着象征AI的VR眼镜。“VR是AI的具象化,贴近我们年轻人的生活,也能体现东莞的发展节奏。”伍倩彤从3岁开始画画,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松湖杯”漫画大赛。

专家点评:

肯定创意之余,呼吁打造“本土绘画语言”

评审团现场对作品进行多维打分,大赛评委、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美术特级教师邹官民在点评时,特别肯定了选手对东莞元素的挖掘与潮玩风格的创新。“能把东莞美食烧鹅、莞邑文化地标这些东莞特色融入漫画创作,用灵动的造型、潮流的色彩来表达,既萌又有灵气,很好地宣传了东莞新潮文化。”

但他也提出思考,“当前不少作品仍受海外漫画语言影响,而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我们需要像《哪吒》《只此青绿》那样的作品,既有中华文化底蕴,又有自己的流行绘画语言。”邹官民建议,未来少年宫教育和学校美育,要多引导孩子将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语言”,避免过度模仿流行风格,“比如用创新手法画东莞非遗、传统民俗,让作品既有‘莞味’,又有独特的艺术表达,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本土文化自信。”

教育视角:

手工创作不可替代,赛事搭建“科技+艺术”成长平台

“AI作画那么方便,孩子手工作画的意义何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美术部部长蔡建平,作为赛事承办方组织者,面对提问,他给出答案:AI能帮孩子搜资料、拓视野、找素材,但手工绘画的创作过程,是孩子们个性化表达的载体,更是心灵润泽的过程。“哪怕以后工作会用到AI提效,童年这份‘一笔一画’的体验,对审美和文化观的塑造,都是不可逾越,且弥足珍贵的。”

蔡建平介绍,“松湖杯”漫画大赛是东莞教育系统唯一漫画类赛事,已连续举办六届,共有近5000名学生参加过该赛事。松山湖分中心以“科技+艺术”双特色模式培育人才。“今年赛事紧扣‘潮玩+AI’‘文化+数字传承’等方向,就是希望孩子在创作中,既懂科技潮流,又扎根本土文化。”

随着决赛落幕,60幅作品不仅成为“东莞智造”的青春注脚,更勾勒出东莞艺术教育的发展图景。伍倩彤已将“松湖杯”的经历纳入成长规划,“我准备参加中考艺术特长生选拔,大学想考中央美院,毕业后希望回东莞从事潮玩设计工作,把家乡元素融入更多创作!”而付曼晨这样的低年级选手,也在赛事中坚定了漫画梦想。

第六届“松湖杯”漫画大赛不仅是一场漫画赛事,更成为连接青少年与城市发展的纽带。正如蔡建平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赛事,让孩子既用画笔描绘东莞的现在,更用创意想象东莞的未来,在他们心里播下‘科技向善、艺术赋能’的种子。”

文字:记者 赵海霞 图片:记者 赵海霞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