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嘉年华|AI“后浪”集结!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
东莞+ 2025-10-16 15:00:57

乘着“人工智能+”的东风,10月15日,“以AI科学 AI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在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拉开帷幕。

今年科技节以践行正确育人观为主旨,结合推进“每周半天”“周三无作业日”等重点工作,以科创活动为主线,共设置了六大板块共十五项活动,体现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特色,成为东莞“破五唯、强五育”、践行正确育人观的生动注解。

重磅项目发布 科创新星闪耀

启动仪式上,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好问题”大赛获奖名单、东莞市第二届中小学“十佳科创之星”评选结果先后公布。其中,今年7月启动第二届“好问题”大赛,聚焦数学与思维、生命科学、物质与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应用等8大领域,共征集到近万件作品,数量较去年翻番,更有外省市学生报名投稿。经专业评选,最终20个“好问题”脱颖而出,并在10月13日进行决赛现场答辩。

与此同时,在去年启动首届“科创之星”认定工作基础上,今年继续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报名,并由专家组成评委团依据评价体系评定,共认定了400多名科创之星,最终10名同学荣获“十佳科创之星”称号。据悉,结合“好问题”大赛和“科创之星”培育,东莞将进一步推进少年科学院实施,组织开展“小院士”科学营,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早期培养、贯通培养、集中培养和协同培养。

颁奖过后,现场重磅发布了《探秘莞邑——每周半天校外科普特色活动指南》,该指南围绕“科学+教育科研”“科学+科技场馆”“科学+产业发展”“科学+生命健康”“科学+生态农林”“科学+非遗文化”六大主题,整合了全市122个探秘场馆,为各校系统化开展校外科普实践提供了场所及内容参考。

在推动每周半天校外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正确育人观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与创新行动,市教育局还在本届科技节上启动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幼儿园)“五育融合”好项目大赛,共设置融合育人、德育铸魂、智育赋能、体育强魄、美育润心、劳育砺行六大类别。通过镇街推荐、市级评审、现场展示,最终评选出10个金牌项目,进行表彰和广泛推广。

点燃AI创新火花 激发科技报国志向

立足人工智能前沿,当天,塘厦第二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宋阳、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综合实践专任教师谭创文在科技节现场带来一堂人工智能课。课程以“智创吉祥物——AI赋能东莞科技节创意设计”为主题,创新性地融合AI绘画、视频生成与VR沉浸技术,通过“提示词设计—图像生成—动态呈现—全景展示”的完整创作链,既增强地域认同感,又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体验多模态AI技术的应用价值。

另一边,“每周半天科普特色活动成果展”、“科创小达人”运动会和“三模一电”展示活动热闹非凡,现场科技感满满。其中,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每周半天科普特色活动成果展”汇聚全市33个镇街(园区),聚焦教育、交通、医疗等八大领域,通过科学小实验、科技工作坊、探索游戏等形式开展“观摩+体验+游园”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AI技术成就。

“科创小达人”运动会精心策划了水火箭比高、铁丝陀螺比久、气弓箭打靶比准等6个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比赛及展示项目,这些项目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知识,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模一电”展示活动同样看点十足,不仅有精彩绝伦的飞行表演,还有多种水上项目的展示,充分展现了东莞市高水平科技项目成果。

此外,当天,全市中小学生同上一堂科创思政课,全国最美教师胡嵘苹与学子共话科技强国梦。该课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线,通过机器人表演、情景剧、路演和AI互动等形式,展现科创少年的创新实践与家国情怀。课堂上,学生分组探讨科学家精神、团队协作、科技解决民生问题及推动社会进步等主题,整堂课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创新热情与时代担当,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技报国的种子,引导年轻一代树立远大志向,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以科学教育奠基 为学生成长打开广阔天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赋予了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

在此背景下,今年9月,全市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树立正确育人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调因材施教与多元成才路径,致力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这一育人理念,正深刻引领东莞科学教育的变革与实践,逐步构建起一条“全域推进、一体贯通、多元培育”的创新人才成长路径。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广东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东莞将科学教育摆在民生实事的重要位置,全力推动“四项全覆盖”落地。近年来,我市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东莞科学节、科技节,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竞赛30余项,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超百场,学生科普研学活动超500场,覆盖师生超百万人次。扎实的举措带来显著成效:2024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学科质量监测水平大幅提升,初中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跃居全省第一,标志着东莞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学教育改革的高地。

在夯实科学教育基础的同时,东莞率先提出“科创思政”育人理念,在青少年心中同步播撒“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两颗种子,引导他们在科学探索中树立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一理念成效显著: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首位;2025年,更有一名学生荣获代表我国青少年科技竞赛最高荣誉的“中国科协主席奖”。

此外,东莞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功获评“广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区”。目前,已实现人工智能教师全员培训与学生课程全覆盖,并积极推动智能作业、智能体测、智慧课堂评价等多维应用创新,以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如今,一幅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谱”已在莞邑大地清晰绘就,“科创之城”的教育品牌日益闪亮。

展望未来,东莞将继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全面落实每周半天校外实践及“周三无作业日”等关键举措,以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为引领,切实为学生减负松绑,拓展成长空间,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开更加广阔的天空。

文字:记者 刘召 实习生 何卓琳 图片:记者 张伊琳 编辑: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