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时俱进《听见历史的心跳》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5 19:56:15

站在虎门镇太平手袋厂陈列馆的车间里,我按下老式缝纫机的开关,“嗒嗒”声瞬间响起——这声音,和四十多年前东莞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号角,一模一样。

这座6000平方米的陈列馆,藏着东莞“敢为人先”的密码。主馆里,500多件老物件按历史脉络排开:从泛黄的工会证到锈迹斑斑的锁边机,从当年的工作证到那只米黄色的“第一只出口手袋”,每一件都在诉说1978年的故事。最让我挪不开眼的是“太平手袋厂车间”艺术场景:数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工作台上的划粉、卷尺还保持着使用时的模样,仿佛下一秒就有工人坐下,继续缝出“三来一补”的第一缕希望。

“这是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讲解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照片里,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围着图纸讨论,墙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格外醒目。看到这一幕,我瞬间穿越到当年的车间:裁皮声、缝纫机声交织,工人们埋头赶订单的身影就在眼前。原来,东莞的“制造传奇”不是凭空而来,是无数人用针脚缝出来、用汗水拼出来的。

走出主馆,手袋雕塑在阳光下格外亮眼。低头看,园林绿化间藏着小小的缝纫机模型;抬头望,不远处的虎门镇高楼林立。从6000平方米的陈列馆,到如今的“世界工厂”,东莞的每一步,都踩着“敢闯敢试”的节拍。

离开时,我又听了一次缝纫机的“嗒嗒”声。这声音,是东莞的初心,也是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以后再想起太平手袋厂,我会记得:有一种精神叫“敢为人先”,有一种传承,是把东莞的“闯劲”,缝进自己的青春里。

作者:东莞市石碣镇挂影洲小学 四年级 1班 时俱进;指导老师:黄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