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 苏煜雅《以青春之我,答青春之问》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5 11:21:16

那一年的国庆假期,阳光明媚,门外是鸟语花香,繁华盛世,孩子们嬉戏玩闹。可当我踏进东江纵队纪念馆,所有的喧嚣瞬间被隔绝。馆内光线沉静,凉意拂面,只有参观者轻缓的脚步声和若有似无的历史回响。一种历史的庄重将我包裹,让我沉默不语。

我的心被一个展柜牢牢抓住。一束柔和的射灯自上而下,正落在一封泛黄、未寄出的家书。

“阿母,”它这样开头,“儿一切安好,勿念。”解说员说,这是小鬼班班长黄友在情况最危急时写的。而他牺牲时,年仅17岁。

17岁!我的心脏像被猛地攥紧。同是十几岁的年纪,他握的是刀枪,我握的是纸笔。

“黄友哥哥,你在战场上冲锋时,害怕吗?”

“怕死就不当兵了!”那自豪的语气,让我鼻子一酸。窗外恰好传来一阵悠远的鸽哨声,像是为他的话语落下了一个庄严的注脚。

我强撑笑颜,告诉他:“你看,你战斗过的土地上,建起了学校。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山河无恙。”

“真好。”他笑了笑,我继而问出他沉重的“青春之问”:“生命只有一次,该活得绚烂还是小心谨慎?是‘我’的生命重要,还是‘我们’的胜利重要?”

眼泪顺着我的面颊流下。泪珠滴落在地板上,悄然无声,却在我心中激荡起巨大的回响……我深吸一口气,坚定地望着他:“黄友哥哥,你是对的。你当年做的那些事,全是对的”。

其实革命精神从来都不抽象。它就是我想偷懒时推开手机的那份自律;是遇到难题时和它死磕到底的那份坚韧;是团队合作时选择多干一点的那份担当。我会接过你手中的接力棒,好好学习,这就是我的“战斗”。

他欣慰地笑了。

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从窗外传来,掠过纪念馆的屋顶,飞向湛蓝的天空。

这,便是我以青春之我,对青春之问最好的回答。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 初一 8班 苏煜雅;指导老师:于紫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