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唐诗涵《团徽下的红色回响》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5 08:38:39

国庆的阳光铺洒在东莞茶山镇寒溪水村的石板路上,我轻轻抚过团徽,让那抹金红在胸前愈发鲜亮。迈进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的刹那,时光的风裹挟着历史的烟尘,将我卷入了东纵岁月的长卷。玻璃展柜的柔光里,罗氏族人投身革命的故事如星子般亮起,串起了“重走东纵路”上最滚烫的记忆。

跟着指引牌在展馆之间穿行,感受着岭南建筑独有的魅力,我忽然看见百年前,罗氏族人就在这一砖一瓦中燃起了革命的火种,面对侵略者,他们毅然决然地奔赴战场——身后是亲人们颤抖的手,身前是硝烟弥漫的岭南大地。他们把对家的眷恋刻在心间化作前行的动力,把对国的忠诚锻成刺刀上的寒光,在枪林弹雨里践行“舍小家为大家”的誓言。泛黄的纸页间,家与国的重量压得人眼眶发酸,却也让信仰的模样愈发清晰。

站在展柜前,看着那些斑驳的文字,历史的温度透过玻璃渗进掌心。我忽然明白,“重走东纵路”不是简单的足迹重复,而是让年轻的心跳与先辈的脉搏同频。青石板上的苔痕仿佛还留着当年的脚印,村里的广播适时的播放着《歌唱祖国》,风掠过树梢,送来历史与青春的和鸣。原来,红色传承从不是枯燥的说教,当团徽在班会课上闪亮,当足迹落在革命小道上,信仰便在青春的土壤里悄然扎根。

有人说“10后是躺平的一代”,可当我触摸这些滚烫的记忆,才懂革命精神从不是尘封的故事,而是跳动的脉搏。课堂上解不出的数学题,何尝不是需要攻克的“碉堡”?运动会上冲刺的跑道,何尝不是需要跨越的“封锁线”?我们以知识为枪,以理想为旗,在题海里“打游击”,在成长中“啃硬骨头”,这才是新时代的“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团支书,我更明白肩上的分量:要让团徽不止是荣誉,更是火种——在团课讨论中点燃思辨的火花,在志愿活动里传递温暖的力量,在每一次“我是团员我先上”的担当里,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奔涌。

夕阳的余晖轻洒在村口的池塘上,粼粼波光揉碎了金红的晚霞,也揉碎了陈列馆里那些泛黄记忆的倒影。罗氏族人投身革命的足迹,似这池塘里圈圈荡开的涟漪,从百年前的烽火岁月,一路漾到此刻我胸前跃动的团徽上。塘边的古榕树,枝叶沙沙,恍惚间像是先辈们在低声诉说。那些藏在史料里的热血与坚守,那些刻进族谱的信仰与抉择,都随着水波轻轻摇晃,在我心头漾起更深的震颤。

原来历史的回响从不止于展柜与展厅,它早已渗进这方水土的肌理——池塘里游过的鱼群,或许曾见证过秘密情报的传递;岸边斑驳的石阶,或许曾承载过负重前行的脚步。

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站在这波光潋滟处,我更懂“传承”二字的分量。团徽在暮色中映着星火,像一颗接过了历史火种的星。

夜幕低垂时,我转身离开,背后的池塘仍泛着细碎的光。那些光里,有先辈们未竟的理想,有我们这代人接力的决心。而我知道,只要团徽下的心跳还与历史同频,只要青春里的热血还和家国共振,这红色精神的波光,就永远不会在时代的河流里消散,它会随着我们的脚步,流向更远的地方,照亮更多年轻的脸庞。

作者: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初三 9班 唐诗涵;指导老师:徐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