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低空场景之城|东莞唯一!东莞理工学院设立“低空技术与工程”硕士学位点
东莞+ 2025-10-14 19:20:53

10月11日,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名单(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中,东莞理工学院新增一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代码:99J1),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级学科。东莞理工学院是东莞唯一一所设立该学科的高校,整个广东也只有10所高校设立。

据悉,该学科将分别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2025年底入学考试,2026年7月首届入学。

聚焦四大研究方向,各方向交叉融合

低空技术是智能时代全新的战略领域,在当前高校学科专业调整的大潮中,低空经济相关专业已然跃升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今年6月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超常布局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25〕8号),正式启动我国首个面向低空经济领域的学科专业超常布局机制。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和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申请工作,发展规划部积极对接教育部和省学位办等相关部门,推动学校自主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

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东莞理工学院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房学谦介绍,该学科研究方向主要为以下四个:

1.低空运载器系统工程。聚焦低空空域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包括起降平台、空管通信设施、飞行服务站及低空空域动态管理支撑平台。低空运载器系统工程重点关注新型低空飞行器的设计开发、先进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涵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等多种飞行平台。重点突破超轻高强复合材料、新型推进系统、智能结构设计和气动布局优化等关键技术,推进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依托学校在复合材料成型、先进制造、航空结构无损检测、数字仿真设计等领域的基础优势,打造“材料—结构—性能—应用”全流程协同创新平台,形成“设计—制造—检测—迭代优化”一体化技术链,推动低空运载器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自主创新,支撑区域低空飞行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绿色航空、低空经济等重大战略需求。

2.低空智能航行技术。面向复杂环境下低空飞行器的安全、高效与智能运行,研究导航控制技术、空地一体化通信网络、飞行数据融合和智能决策调度技术。突破复杂气象条件与密集空域环境中的智能感知、协同飞行控制与避障难题,研发基于北斗卫星、物联网和多源数据融合的高精度导航定位通信体系。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优势,打造“感知—传输—决策—控制”全链条技术体系,助力区域智慧城市、应急响应和智能低空交通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3.智能立体交通工程。聚焦低空空域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展,开展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规划设计、综合交通感知技术研发及智能化调度与优化控制技术攻关。依托学校土木工程、智慧城市、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优势,研发基于BIM/GIS技术融合的低空立体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数字孪生交通管理平台与边缘计算协同机制。同时融合空天地一体化城市生命线监测工作,强化基础设施实时感知与监测能力,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支撑区域立体交通网络优化和低空经济战略实施。

4.低空域规划与管理。该方向致力于实现低空空域资源的高效、精细化管理,研究空域划设与动态管理策略、空域运行规则构建、交通流管理和实时监控技术。突破低空空域冲突预警、飞行活动实时管控和智能调度技术难题。依托学校智慧城市建设、交通规划和信息工程等领域的优势,研发空域资源配置优化算法与安全监控系统,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为区域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各方向将相互交叉、融合和支撑。”房学谦说。

产学研深度协同,助推区域低空经济加速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东莞拥有近600家相关企业,覆盖超过70%的低空产业链,尤其在无人机和eVTOL制造领域领先,正打造“空天-低空-地面”协同一体的先进空天装备生态体系。

依托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集群效应,东莞理工学院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并通过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与中国AOPA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在超轻eVTOL研发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学院拥有一支由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具备深厚的研究和技术突破能力。“低空技术与工程”硕士点的设立,将实现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功能的高度整合与同步演进。

房学谦表示,低空技术与工程的理论基础体现出高度融合与系统集成的显著特征,深度汇聚了航空航天工程、控制科学、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空间信息、法学与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构建了从飞行器本体、智能航行系统、空域运行机制到法律法规与治理体系的全链条知识支撑体系。该学科紧密对接低空经济发展与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大需求,不仅为低空飞行器设计制造、运行控制与智能调度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也为构建安全、高效、规范的低空空域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制度保障。这一复合型理论框架有力支撑了学科的持续演进,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空天交通一体化建设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人才支撑。

据介绍,“低空技术与工程”硕士点将通过校政企合作,丰富实训资源,拓展应用场景,为研究生提供全周期成长支持;攻克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瓶颈,为东莞乃至大湾区输送紧缺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助推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区域科技竞争的新支点。

文字:记者 冯文彦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