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寻找身边的英雄足迹
东莞南城阳光小学 506班 秦梓铭 指导老师 林佩欣
假如告诉你,我们家乡的山林中,曾经有一群像电影里一样神勇的 “游击英雄”,你能想象他们当年的风采吗?他们就是真实存在过的东江纵队。
夏日的午后,炽热的阳光洒在身上,我怀着满满的好奇与妈妈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踏上重走东江纵队之路。那座肃穆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镀上了一层金光,仿佛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像是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一进大门,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发黄的纸张,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锈迹斑斑的枪械,仿佛还残留着当年战斗的硝烟:模糊的照片,记录着英雄们坚毅的面容:满是补丁的军装,见证着他们艰苦的岁月。这一幕幕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景象,此刻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在梅塘战斗的展区,讲解员阿姨声情并茂地讲解,让八十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重现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我军第三大队独立中队的战士们,在日军偷袭的战场上,他们眼神坚定,无畏地冲锋陷阵。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他们毫不退缩,坚守着阵地。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打得日军狼狈逃窜,敌军大队长羞愧自尽。这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力证明,那一刻,我心中对这些英雄们充满了敬佩。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我们来到了抗日根据地旧址交通站遗址。在这里,我看到了当年的交通员们用水壶、竹篮递送情报的场景。通讯员很多都是当地少年担任,他们被称为“小鬼队”。他们身材矮小,年纪尚幼,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敢和机智。他们熟悉地形,利用自己的优势巧妙地隐藏自己。东莞塘厦镇当时年仅12岁的蔡映女每天往返二十多公里递送情报,无数次冒着被敌人抓获的危险,与敌人擦肩而过,但她总能机智地化险为夷,为东江纵队打击敌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看着这些场景,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
走出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他们比起来,我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简直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在风景优美的公园快乐玩耍,这是无数像东纵战士一样的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国之栋梁,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不退缩。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让东纵精神在我们身上焕发新的光芒,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为国家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重走东纵路”的最好诠释。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中心小学 五年级 6班 秦梓铭;指导老师:林佩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