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治理 促进和谐善治——东莞深入推进全域文明建设系列评论之四
东莞+ 2025-10-14 08:52:10

平安法治、和谐善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重要保障。东莞市全域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筑牢群防群治的基层基础,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塑造和谐善治的城市氛围。

社会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要以全域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基层治理和谐善治行动、平安法治共建共享行动,积极探索实践,努力营造和谐有序、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助力东莞建设有温度、有厚度,和美宜居、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以文化人,共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文化滋养着社会治理的根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赋能。我们要不断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注重文化在形塑人的内在世界、提升全民的文明程度、营造稳定的社会秩序、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中所起的润物无声作用,在增强高品质文化供给上持续下功夫,在塑造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上持续下功夫。要推动法治理念融入日常、深入人心,推动“人人友善、人人平安”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不断筑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以文聚力,共绘基层治理的同心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全域文明建设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路径,要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凝聚各方力量解决社会治理难题。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体系,全域推进“莞香家园”建设,广泛建立小区“共建议事会”,建强小区治理队伍。培育一批以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市民为主的“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可持续、精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拓宽外来常住人口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聚焦群众关心关切问题,共商共议社区事务。擦亮“平安东莞,一起来”品牌,吸引多元力量参与平安建设,推动更多群众参与群防群治。

以文惠民,共谋和谐善治的新图景。开展全域文明建设,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平安是安居之本、乐业之基,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新就业形态是就业“蓄水池”,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覆盖面广,要构建新就业群体“全时全域”关爱凝聚体系,面向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开展“暖新”活动,同时发挥他们熟悉社情优势,激励他们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要推动志愿服务扩面提质,打造“莞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者全过程激励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更多惠及“一老一小一新”等群体。

平安法治、和谐善治,是民心工程,也是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我们进一步行动起来,落实落细基层治理和谐善治行动、平安法治共建共享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努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进百姓民生福祉,为东莞推进全域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东莞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