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 刘嘉慧《重温销烟》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2 11:06:59
禁毒缉毒一直是中国人永恒且热门的话题,在其他国家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们一家人来到虎门销烟博物馆,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销烟历史。
走进博物馆展厅,林则徐的销烟事迹和工具清晰地展现在眼前。1839年,林则徐不负使命,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取得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真是大快人心!
正当我们为这一壮举感到无比自豪时,一套套英军制服映入眼帘,这不禁让我义愤填膺。继虎门销烟后,可恶的英国人为了一己私欲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使得鸦片继续侵蚀着中国人民的身心。
谁看到这种情形,都不会袖手旁观,林则徐也是如此。正当我们走出博物馆时,一座雄伟的虎门炮台矗立在眼前。原来林则徐早有先见之明,他操练军队、修筑炮台,随时准备应对英军的突然袭击。他就像腐败朝廷中的一股清流,倘若清朝官员都能如此,中华民族怎会惨遭入侵,丧失主权,遭受奇耻大辱呢!
这让我不禁联想起博物馆中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的场景,也让我深刻明白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回家的路上,我终于明白中国人民对禁烟的强硬态度从何而来。这不仅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铭记国耻、敬畏先辈的实际行动。它如同一面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肩负起复兴中华的重任。
如今,有众多缉毒警察牺牲在缉毒前线,还有那些三次警号重起后永久封存下的感人故事。他们践行着护国誓言,是林则徐销烟精神的传承者!
生活在岁月静好中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重温完这段惊天动地的销烟岁月,我仿佛轻轻合上近代史的大门,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迈进……
作者: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 初二 3班 刘嘉慧;指导老师:冼耀通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