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 胡凯熙《东江纵队——刻在岁月里的英雄》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1 15:20:58

“东江铁流,南粤旌旗!”展厅大屏上,八个鎏金大字映着烽火硝烟,刚劲的笔触像极了东纵战士挺直的脊梁,看得我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这里是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刚跨进门,厚重的革命气息就裹了过来:两侧的浮雕上,战士们举着枪往前冲,他们目光坚定,仿佛还在低声叮嘱“守住东莞的每一寸土地”。走进展厅,玻璃柜里的文物静静躺着——情报员的望远镜镜片有些模糊,最让我挪不开脚的,是角落那套旧棉衣和草鞋。棉衣的补丁叠着补丁,棉絮从破口处露出来,却曾裹着战士们熬过刺骨的冬夜;草鞋早被岁月浸得发黄,鞋边还挂着几根干枯的草刺,它走过的荆棘路,藏着我们今天坦途的答案。

往里走,几座迷你骑楼模型透着岭南韵味,彩色花窗本该映着市井烟火,可日军轰炸后,骑楼只剩断壁残垣。讲解员说,就是这样的绝境里,曾生、王作尧爷爷带领东纵战士站了出来,在大岭山建起抗日根据地,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我盯着模型里战士们隐蔽的暗巷,突然懂了“英雄”不是动画片里的超人,是明知难仍往前冲的人。

“轰——”大屏上的爆炸声吓了我一跳:几架敌机正往下投弹,毒气弹的烟雾在画面里蔓延。如今,天安门上空的战机拉着彩烟,和平鸽在蓝天下盘旋。从硝烟到晴空,先烈们走了整整80年,这太平日子,正是他们当年拼尽全力要守护的梦想啊。

爬二楼时腿有点酸,可抬头看见墙上的行军地图,我瞬间红了脸——弯弯曲曲的路线标着“几十公里”,当年战士们穿着草鞋走,我穿着运动鞋爬个楼都嫌累。军器柜里,老套筒步枪锈迹斑斑,砍刀的刀刃磨得发亮,就靠这些简陋装备,他们把敌人赶出了家乡。再想想电视里阅兵式上的大国重器,我攥紧了拳头:现在的强大,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走到出口,我对着曾生、王作尧爷爷的雕像敬了个标准的队礼。风从展厅窗户吹进来,好像在说“好孩子,记住就好”。我会记住的,记住这些刻在岁月里的英雄,更会带着他们的勇气,好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美好。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三小学六年级7班胡凯熙;指导老师:李成花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