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黄江中学 罗嘉裕《战火淬军魂,智创启新程》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11 14:01:47

曾几何时,九州烽火连绵,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原有安宁。战争的烟火骤然燎原,此战已为历史印记,但中华大地上那满目疮痍,又何曾愈合?当指尖划过不断翻页的书籍,过往的阵痛愈发清晰。唯有潜入东江纵队纪念馆,感慨“东纵”精神,探寻真迹。

漫步于纪念馆,灰红的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上,战士们或顶着草帽持枪冲锋,或俯身于芦苇间隐蔽狙击。驻足于《救亡呼声》刊物前,耳畔忽闻军人护国的拳拳赤诚。凝眸于满载岁月的草鞋前,鞋底薄如蝉翼,被磨出几处破洞。沉思于那锈迹斑斑的冲锋号时,忽闻清亮又急促的号声,画风忽变:光影恍惚,头顶渐沉,风中裹挟着硝烟混杂泥土的腥气,低头见鞋满泥尘,裤腿沾上枯黄的草叶。

正待我蹲在草丛里喘气,竟见土坡后游击队长的身影-----曾生大队长。他披上历经百战的军装,手里紧攥着皱巴巴的地图,指尖反复摩挲着“百花洞”三字,随后在百花洞处画了个圈。刹那间,日军冲进岔路,全然没察觉埋着标记的碎石。待其深入,曾生突然抬手,下一秒,两侧山林枪声骤响,日军阵脚大乱,紧接着大队长比了个手势,战士们把慌不择路的日军引入早已设好的埋伏中,口中高喊着“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口号。恍惚间,胜利的战场渐散,耳中回荡着战争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展板上被夕阳照耀的“抗战到底”四个大字。余晖洒在东江之上,历史的涟漪似在荡漾,沿溯东江,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感知先辈的周旋往昔,思索先贤以智取胜之妙。更悟革命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那股昂扬向上,以智取胜的精神,更是由“东莞制造”逐渐演变为“东莞智造”的过程。

古有清朝林则徐,鸣“苟利国家生死以”一诗,近有东纵智战百花洞一战,今有智者攻破技术封锁一功。东江水长流,革命精神代代传。晚风掠过东江,吾辈明了:新时代的钟声已敲响,作为青年应手握时代接力棒,存东纵精神,这是每一代人“搏”与“智”温度,更是不曾褪色的信仰。

作者:东莞市黄江中学初二13班罗嘉裕;指导老师:钟笑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