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关节杀手”!一张漫画教你分辨基孔肯雅热
肇庆发布 2025-10-09 11:10:57

当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正是蚊虫最活跃的时候,

一种通过“花斑蚊”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

——基孔肯雅热

正处流行期,千万不能松懈。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经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它的名字源自非洲马孔德语“kungunyala”,意为“弯曲”——因为患者常因关节剧烈疼痛而蜷缩身体。

 

白纹伊蚊

822d7cc7bbf5efe916a545fc0077d19f.png

 

埃及伊蚊

062ec85ab1d1a04f8b07627a3be1c528.png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自1952年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以来,基孔肯雅热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地区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东南亚、印度洋岛屿及拉丁美洲。2004-2011年印度洋暴发期间,印度、留尼汪岛等国累计报告超630万例疑似病例;2013-2014年美洲暴发,仅美国就报告超2700例输入性病例。(数据来源:CDC)

 

 

 

 
传播链条:一只蚊子的“致命旅程”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依赖“患者→蚊子→健康人”的循环;

病毒宿主:患者感染后,病毒在血液中存活约3-7天(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7天最具传染性)。

主要媒介:埃及伊蚊(偏好城市环境,与登革热传播蚊种相同)和白纹伊蚊(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花蚊子”,白天叮咬活跃)。

传播效率:一只带毒蚊子叮咬健康人后,病毒可在蚊体内繁殖,随后通过叮咬将病毒传给更多人。若蚊子在疫区繁殖,可能引发局部暴发。

注意:基孔肯雅热不会直接人传人(如握手、共餐),但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如脑炎)。

 

 

防蚊=防病!

同个时间集体点蚊香,有用吗?

一张漫画教你秒懂基孔肯雅热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 源:健康广东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