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热点》闯进“群星奖”总决赛,大岭山镇出品何以闪耀全国?
东莞+ 2025-10-08 20:36:43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备受瞩目的第二十届群星奖将于10月12日至20日在四川成都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终评。东莞有三件作品入围总决赛,其中包括东莞市文化馆与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创作并选送的小品《热点》。该作品将代表广东东莞,登上全国最高规格的群众文艺舞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佳作同台竞技,角逐最终的荣誉,为东莞大岭山镇的文化实力和形象完成一次精彩亮相。

▲大岭山镇原创小品《热点》演出剧照

全员积极备战,推动精品力作勇攀高峰

群星奖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群众文化艺术领域最权威的奖项,代表着全国群众文艺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最高水平,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决赛,是对作品创作价值的高度肯定。

小品《热点》是根据东莞东部中心医院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由知名剧作家秦川担任编剧、导演。故事以网约车司机莫师傅为核心人物,讲述他一次偶然出车过程中,面对乘客怀抱病重的孩子向其呼救,他毅然选择伸出援手,却在事后经历吊销驾照和社会质疑。该剧深刻展现了人性中最纯粹、最温暖的一面,凸显了善良的力量。当司机因善举意外走红却遭网络舆论反转时,真相的揭露再次证明了善良不会被埋没,正义终将胜利。

▲大岭山镇原创小品《热点》演出剧照

“这部作品恰逢其时地呼应了中央网信办整顿网络乱象的号召,用艺术形式呼吁网络正能量。从市赛到省赛再到冲击群星奖,我们不断修改完善剧本,让作品既保持真实生活的鲜活感,又具备专业的戏剧结构和艺术高度。”秦川表示,这部作品能够取得成功,既得益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也离不开整个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团队多年来的艺术积累和艰苦付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入围本届“群星奖”的小品《热点》,演员有莫双恩、李新、段晓琪、刘艳、田金刚、郭全莉、萧婉莹7人,其中4人就来自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的文艺队伍。

眼下,决赛将近。连日来,剧组全员进入高度备战状态,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正以最高标准对作品进行反复打磨,积极邀请省市乃至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从剧本(曲谱)的细节、演员的表演(演唱)状态、舞台呈现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力求在决赛舞台上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效果,推动东莞这部原创力作再登高峰,摘下金秋硕果。

文艺精品迭出,大岭山人才培养有“奇招”

近年来,大岭山镇文艺精品与群众文化佳绩迭出,屡创硕果——歌曲《梦·乡情》获第十五届全国群星奖,同年杨继春获评全国“群文之星”;原创广播剧《火凤凰》《只要祖国需要》《国之重器》三度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2024年东莞市第四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大岭山镇喜获三金

在多届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中,大岭山镇先后五次参赛,成绩斐然:大岭山之歌合唱团获得了两金一银;群文干部李勤获得一金一银;“岭山红”组合获得一金,实现了合唱、独唱、组合金奖大满贯的好成绩。“岭山红”文艺队伍也成为全国唯一登上“网聚职工正能量”国家级舞台的乡镇级文艺团体;“大岭山之歌”合唱团连续四届蝉联东莞市合唱节镇街组冠军……如今,小品《热点》又即将登上“群星奖”的竞逐舞台。

从小镇舞台迈向国家级文艺殿堂,大岭山镇出品何以闪耀全国?原来密码藏在人才培养模式里。

“大岭山镇能够取得这么优异的文艺成果绝非偶然。”对于此次入围“群星奖”,秦川表示,作为亲历者,他见证了大岭山镇稳扎基层,以“肯务实、能吃苦”的精神和复合型文艺人才培养模式,在短短几年里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基层文化队伍。

最难得的是,大岭山镇的群文艺术人才中很多人原本是学声乐专业的,如今跨界表演也达到专业水准,有几个甚至是人生第一次演小品就拿到了省级金奖。“为了排好小品《热点》,他们提前一年就请我去给演员上表演课,每周一次,连续上了两期培训。要知道他们最初的表演基础很薄弱,但经过系统训练,现在这些演员的专业水准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秦川认为,这样“多面手”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岭山镇得以依靠基层力量走向全国的重要举措。

▲“岭山红”组合演唱歌曲《千千万万个你》

对此,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继春深有感触和体会。他表示,大岭山建设群众文化的宗旨是希望真正将文化下沉到基层,通过组织广场舞、开展粤剧曲艺社活动、进行企业文艺人才培训、利用寒暑假开展公益艺术培训等扎实工作,让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让群众艺术水平持续普及和提高,如今能走向群众文艺的最高舞台,是大岭山镇多年来扎实开展群文工作厚积薄发的成果。

▲“岭山红”组合在广东省第十五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获歌手(组合)类金奖

“大岭山镇对基层文艺人才的培养是开放、鼓励的,但前提是必须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我们要为群众送去他们喜欢的群文活动、愿意参与的群文项目。正因为我们既‘下得厨房’深入基层,又‘上得厅堂’参加国家级比赛,才有了今天这些成绩。”杨继春说。

据了解,目前大岭山镇已形成“发掘-培育-创作-展示”全链条机制的文艺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文艺人才根系深植民间,吸纳教师、企业员工、村民等文艺爱好者组成稳定人才库;坚持精品创作立足本土,联合专业团队深耕在地题材,让红色文化、莞香文脉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以文化生态滋养全域,通过文艺品牌活动培育受众土壤,让文艺真正活在民间。

如今,大岭山镇拥有一批优秀文艺人才,他们既是文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促进文艺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进而实现了大岭山镇文艺人才“自产自销”的运营模式:在大岭山镇组织一台朗诵晚会、歌舞晚会,甚至戏剧小品活动,演员均全部来自本镇队伍;也正是这支队伍,相继捧回了市、省、国家级赛事的金奖。

杨继春认为,此次入围“群星奖”决赛,是对大岭山镇文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力肯定,也是大岭山镇群众文化工作的一次历练、创新和突破,更为大岭山镇继续发展群众文艺事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文字:记者 谢冰莹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