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 龙睿《重走东纵路》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08 20:00:17

路是盘在山间的,像一条褪了色的灰布带子,有些地方被莽莽的草木啃得只剩下筋骨,裸露着赭红的泥土。我们下了车,真正用脚板去丈量时,才觉出它的沉默与重量。四下里唯有风过林梢的簌簌声,以及自己略显粗重的喘息。这寂静太浓了,浓得化不开,仿佛能吞没一切声音。同行的友人试图说些什么,声音一出口,便被这无边的静给吸了进去,显得轻飘飘的。于是我们便不再说话,只是一味地走。

脚下的碎石“沙沙”地响,这声音引着我的思绪往回走,走到六十多年前的硝烟里去。那时,这条路上没有这样的寂静。耳边应是呼啸而过的子弹,是“轰隆”的炮响,是急促的脚步声与短促的喝令,是伤者压抑的呻吟,是战友间无声的搀扶。那时的风里,没有草木的芬芳,只有空气中浓烈的硫磺味与血的腥气。我想象着一队年轻的东江纵队战士,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稚嫩的脸上闪过坚毅,正疾行在这同一条山路上。他们的脚步是沉重的,因为肩负着家国的危难;他们的脚步又是轻捷的,因为心里装着光明的向往。我们此刻的行走,是寻访,是凭吊;而他们的行走,是搏命,是求生,是在铁与火的缝隙里,为这片土地寻找一丝喘息的机会。

路旁偶尔能见到些断壁残垣,半截土墙倔强地立着,顶上却长了稀疏的野草,在风里摇着,像一个老者花白的头颅。向导指着不远处一个不起眼的土坎说,那里曾是一个简易的救护所。我走过去,蹲下身,泥土是温热的,带着日头晒过的暖意。我仿佛看见,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医务人员脸上凝着的汗珠与坚毅,看见那些因缺乏药品而只能用盐水清洗的伤口,看见那些年轻的生命如何在极度的痛苦中咬紧牙关,不让一声痛呼逸出唇间。他们的血,想必早已渗入了这层层叠叠的岩土之下,化作了如今这山间一草一木的养料。

再往前走,视野豁然开朗,立在一处高岗上。脚下是万顷松涛,绿浪一层一层地推向天际,壮阔得让人心襟动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英雄”二字,又是何等的沉重。他们不是史书上冷冰冰的数字与番号,他们曾是活生生的人,有父母,有妻儿,有未竟的梦想与寻常的悲喜。他们选择了这条最难的路,将个人的一切,都祭献给了那个更为宏大的信念——解放。这无言的青山,这苍茫的云海,便是他们无字的丰碑。

下山的路,脚步愈发沉了。来时带的是一颗空落落的心,此刻却装满了东西,沉甸甸的。回望那渐渐隐入暮色群山的路,它依旧沉默着。但我知道,它不再是一条寻常的路了。那路上重叠着无数的脚印,是先驱者浴血的足迹,后来者追寻的步履。这条路,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而来,还要向着未来的光亮处,延伸下去。

而我们,也算是这后来者中的一员罢。虽未能见证那时的烽火,却在这行走之间,触摸到了一点那个时代的脉搏,接过了一份无声的嘱托。这嘱托,便是要记得,记得这山河何以无恙,记得这寂静曾是何等的喧哗。

作者: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 初二 10班 龙睿;指导老师:杜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