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我怀着敬畏之心踏上东纵路。这条看似普通的道路,实则是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革命史诗,每一粒沙石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每一阵掠过山岗的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沿着东纵路前行,道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绕,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两旁的山峦连绵起伏,层层叠叠,苍翠的树木在山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不禁想象,当年的战士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在这崎岖的山路上日夜兼程。脚下的碎石时不时打滑,丛生的荆棘划破裤腿,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瘴气,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刻考验着他们的体力与意志。但为了理想和信念,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行军途中,伤病员忍痛咬牙坚持,年轻战士主动分担战友行囊,这样互帮互助的场景,或许就曾无数次在这条路上真实上演。
行至途中,一处处历史遗迹宛如时光的坐标,映入眼帘。斑驳的城墙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与战争的弹孔,墙体上长出的野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破旧的工事里,泥土中还残留着当年战士们的生活痕迹。战壕的边缘布满深浅不一的脚印,那是战士们日夜坚守的印记;隐蔽处残留的炊具碎片,见证着他们在战火间隙匆匆用餐的艰辛。站在这些遗迹前,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耳边似乎回荡着激烈的枪炮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还有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呐喊声。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目光坚定,手持武器,为了保卫家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有的身中数弹仍死死抱住敌人,有的用最后一丝力气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重走东纵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不易。他们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掺着野菜的糙米充饥,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军装抵御严寒酷暑;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没有舒适的住所,只能在潮湿的山洞或简易窝棚里稍作休整。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巧妙设伏;用自制的土地雷、竹制武器,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他们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目标,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同时,这次重走东纵路的经历,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更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我们如今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享受着和平美好的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牺牲换来的。在中纵路的每一步,都让我更加明白,和平年代的幸福并非理所当然,而是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醒与奋斗。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东纵路上,为这条承载着历史的道路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我的脚步也渐渐走向终点。但东纵路上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它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我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
作者:东莞市长安镇实验中学 初一 38班 麦芷琳;指导老师:温茜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