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如血,晚霞漫天,每一道光都像是历史的注脚,而这一切辉煌之中,最耀眼,最震撼人心,依旧是那一抹明亮的中国红。
海水在余晖中泛着碎金般的光芒。虎门大桥如巨龙静卧,连接两岸,气势恢宏。 就在这样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走进了虎门海战博物馆。推开刻满青浮雕的厚重大门,仿佛也推开了时光的隧道。肃穆与沉重顷刻涌来,那一瞬间,我好像听见了历史的回响。
“快看!这就是镇馆之宝!”一阵清脆的喊声吸引了我。只见一群人正围着一门锈迹斑斑的铁炮。它沉默着,身上深浅不一的裂痕,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它曾经怒吼过,也曾沉默地见证耻辱与抗争。它不属于语言,但它本身就是一段历史。
馆内陈列着更多沉重的记忆:妖艳却致命的罂粟花模型、沾满污渍的鸦片熬制锅,还有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畸形婴儿标本……它们无声,却震耳欲聋。它们告诉我们,鸦片不仅是毒药,更是一个民族危难的开始。
走出展厅,一池浅水安静地躺在院落一角—那正是183年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地方。整整23天,237万多斤鸦片在这里化为浊浪与浓烟。就是这方不起眼的水池,写下了中国近代史反抗外侮的第一章,也唤醒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爱国之心。
随后,我登上威远炮台。一座座古老的炮台依旧指向海面,仿佛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海风咸涩,恍惚间,我好像听见了当年的炮火轰鸣、将士们的呐喊,还有那句令人心碎的“大人,咱们的炮……打不到啊……”那是关天培将军坚守到最后一刻的地方,也是一个民族最痛彻的觉醒。
百年风雨,山河焕新。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往日积贫积弱、受尽欺辱的“东亚病夫”,而是一条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
站在威远炮台,望向宏伟的虎门大桥,我在心里郑重地说:林爷爷,您看见了吗?如今的中国,有我们!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五年级 5班 梁悦琳;指导老师:王伟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