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石龙中学 黄灵《重走东纵路,传承红色魂》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08 17:55:53

踏入东江纵队纪念馆的那一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我身着校服,跟随 “重走东纵路”夏令营的队伍,触摸东莞这片土地的红色脉络,开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

旧址寻踪:触摸历史的纹理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我触摸着历史的纹理。那些布满岁月痕迹的文物,是无声的讲述者。锈迹斑斑的枪械,曾在战士们手中喷吐怒火,捍卫山河;破旧的草鞋,丈量过敌后的每一寸土地。听着讲解员诉说抗敌故事,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漆黑的夜里,东纵战士们像灵动的燕子,穿梭在敌人的封锁线,把情报送到战友手中;战斗打响时,他们又如猛虎般冲锋,用热血浇灌自由的希望。

故事聆听:心灵的震撼共振

瞻仰完王作尧将军像后,我们听到了来自王作尧后人所讲述的王将军的故事及其家族的革命故事。王作尧作为唯一一位东莞籍共和国将军,组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即东江纵队的前身,带领队伍参与1400余场战役。其家族共有16名成员参与革命,他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用担当诠释不屈的东纵精神。我攥紧拳头,青春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厚重,在生死抉择前,少年的担当冲破了年龄的界限,在革命岁月里谱写了最滚烫的青春诗篇。

实践体悟:红色基因的内化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部队晚训时,我们学唱军歌。起初声调参差不齐,渐渐,歌声汇作洪流。我望着伙伴们发亮的眼睛,明白这不是简单的旋律,是东纵精神在新时代的回响,是红色基因在青春里的激荡,是使命火炬在你我之间的传递。

夜晚躺在床上,虽然晚训后的酸痛如潮水般漫上来,心里却亮堂得很——先前模糊的感悟在此刻格外清晰:“原来 ‘爱国’从 不是口号,是先辈用热血泼洒的信仰。”我想起白天打军体拳的一招一式,汗水滴进眼睛,手脚筋软无力,却不及当年战士们吃的苦的万分之一,才懂当年战士冲锋的艰难。这些体验,把 “红色传承” 从概念变成血肉,融进我们的呼吸。

时代思考:青春的使命承接

返程路上,车窗外的东莞新城高楼林立。先辈们浴血奋战,为的就是让后辈能在和平里追梦。如今,我们调研红色资源时,发现东莞用东纵故事打造研学路线,让历史 “活” 起来;开发红色文创,让精神贴近生活 —— 这是传承的新模样。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 “战场” 是课堂、是社会,是用知识报国的每一步。就像东纵战士在困境中创新游击战,我们也要在时代浪潮里,以新思维传承红色基因。重走东纵路,走的是历史,传的是精神,而我们,要成为让红色基因永远鲜活的新一代!

作者:东莞市石龙中学 高二 4班 黄灵;指导老师:杨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