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林公风骨,唱时代新声!昨晚,这场演出把中秋与家国情怀唱进你的心里
东莞+ 2025-10-08 17:45:49

10月7日晚,中秋节的余韵未散,“博物馆之夜——星耀滨海湾·诗情颂中华”金秋诗乐会(以下简称:金秋诗乐会)在海战博物馆观海长堤举行。该活动以音乐为媒,融合夜间观展,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情与家国民族的情怀交织在一起,让林则徐的英雄精神与湾区建设的时代脉搏,在古今辉映的月光下,深情交织、绵延共鸣。

集体观展:触摸民族英雄精神脉络

10月7日晚,海战博物馆内人潮涌动,参与观看金秋诗乐会的近百名观众,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一起走进夜间开放的《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览,穿越时空,触摸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精神脉络。

《林则徐的精神世界》展,是鸦片战争博物馆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40周年、虎门销烟186周年,精心策划的年度原创大展,该展览以“皎如新月满秋潭”“有惠及人春映日”“欲挽颓波酌猛宽”“耐人寻味是和平”四个篇章,层层递进地勾勒出林则徐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担当,再到政治实践与文化精神的完整精神图谱。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展览中,不少观众在林则徐的奏疏、书信、诗稿、器物等196件(套)文物展品前驻足停留,凝神细读,感受他的浩然正气与赤子情怀。这些文物和史料,不仅记录着历史的抉择,更镌刻着英雄的风骨。“看完整个展览,从林则徐的家国情怀、意志品格中,真切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力量。”家住虎门的王同学如是说。

本次展览从6月3日展出至10月10日。10月7日晚上的这场展览夜间开放以及盛大的诗乐会,正是为这持续四个多月的精神盛宴,献上的一次最为深情和隆重的闭展礼。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19时30分,金秋诗乐会在海战博物馆观海长堤正式启幕。舞台依江而设,背倚榕荫。天空的圆月,经过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洗练后,更加光盈四海,与舞台中央的明月造型、不远处的威远炮台、飞架珠江的虎门大桥相映成画,织就一片古今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时空。

整场演出以“月照珠江”拉开序章,依次呈现“月下家国”“家国温情”“双情共鸣”三大篇章,最后以“星耀湾区”结束,将管弦乐、朗诵、独唱、合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呈现出丰富的视听层次。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独具岭南特色的《彩云追月》,率先拉开了演出的帷幕,当这首刻在“广东人DNA”里的熟悉旋律响起时,立刻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在随后的舞台上,好戏连台,亮点纷呈:包括管弦乐《如愿》《步步高》《月亮代表我的心》《茉莉花》《这世界那么多人》《兰亭序》《万里长城永不倒》,朗诵《诗意中国》《月光下的中国》《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合唱《星斗》,独唱《觉醒之门》《幸福赞歌》《明月几时有》等在内的十多个精彩节目悉数登场。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彩云追月》《月亮代表我的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串联起中秋文化的记忆,勾起观众对故乡的思念;男女朗诵的《月光下的中国》,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融于词句之间,令全场观众心潮澎湃;合唱《星斗》以清澈之声,将林则徐的风骨与精神喻为永不陨落的星辰,其清辉跨越百年,永恒闪耀于这片英雄之地;《觉醒之门》《幸福赞歌》等节目,让观众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时代的强音;最后,全体演员和观众合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用深情的歌声,汇聚成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动人心弦的旋律、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喝彩。不少观众还时不时举起手机,拍下精彩瞬间,演出结束后,还打开视频、图片,回味观看,难掩兴奋之情。一位带着孩子观看演出的罗妈妈在看完演出后,就赶紧给家里的微信群推发现场拍的照片,引来群友围观;另一位在东莞从事教育工作的张先生说:“演出很不错,很多的曲目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太喜欢了!”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活动现场还精心设置了“林则徐知识问答”有奖互动环节,观众们踊跃参与,争相抢答。从林则徐的籍贯生平,到虎门销烟细节,再到他在新疆的水利贡献……一道道题目不仅考验着大家对历史的了解,更让林则徐的形象愈发清晰、亲切。

本次金秋诗乐会由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虎门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活动旨在通过“展览+演出”的形式,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情与家国民族的情怀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同时,让林则徐的英雄精神与湾区建设的时代脉搏,深情交织、绵延共鸣。

文字:陈秋宇 图片:肖延昆(除署名外) 视频:肖延昆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