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姚佳琦《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08 16:48:38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踏入林则徐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跨越了时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次的红色研学之旅,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这让我对“苟利国家生死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当我走到硝烟池遗址旁,凝视着这平静的池潭,脑海里仿佛浮现了遮天蔽日的硝烟。那池水静静地躺在那儿,就像大地上一道已经愈合却无法消失的伤疤。它向我们发出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叩问:“当年的鸦片已化作青烟散去,但如今,那些‘新式鸦片’却悄然蔓延,你是否还有‘誓与此事相始终’的勇气,与之抗衡呢?”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林则徐那坚毅果敢的雕像。他目光如炬,凝望着远方,仿佛在为民族的未来而深思。他紧抿着的嘴唇,曾吐出“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铮铮誓言。周围的展板上详细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林则徐立志报国,在虎门销烟时,深知禁烟会触怒朝中权贵,甚至性命不保,但他还是选择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为了整个国家民族的屹立,他义无反顾!

为了在23天内将237万余斤鸦片彻底销毁,林则徐创造了“海水浸化法”。这个方法不会像“焚烧法”那样污染泥土和空气,而且通过两个硝烟池轮番作业,一池浸泡,一池清理,大大提高了效率。这精密的安排背后,是林则徐想要彻底销烟的坚定决心,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

站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不禁思考:林则徐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不再有鸦片,但我们仍要警惕那些看不见的“鸦片”——比如沉迷网络游戏、盲目追星攀比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像林则徐那样,明辨是非,坚定立场。

这次的红色研学之旅让我收获很多。我明白了,爱国就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上课认真听讲是爱国,遵守校规校纪是爱国,尊重国旗国歌也是爱国。我们要把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六年级 6班 姚佳琦;指导老师:刘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