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张妙萱《沙角炮台寄情思 抗战精神励我行》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10-08 16:47:30

小时候,外婆常给我讲鸦片战争的历史与林则徐的故事,摸着我的头说:“中国人最有骨气,绝不向侵略者低头!” 那时我似懂非懂,直到走进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站在沙角炮台旧址前,沉睡的历史才在眼前苏醒,外婆的话也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沙角炮台的大炮静静矗立海边,黝黑炮筒与斑驳锈迹间,仿佛能听见当年的轰鸣。可这威严背后藏着百年伤痛:鸦片馆里国人瘦骨嶙峋的模样,与 1839 年虎门滩的浓烟形成鲜明对比——林则徐紧握拳头,指挥军民销毁 237 万斤鸦片,那背影是中华民族不愿做 “东亚病夫” 的呐喊。即便遭诬陷革职、流放边疆,他仍心系家国,直至离世前还在为反抗侵略奔走。摸着炮台残垣的弹痕,我终于懂了,原来“骨气”二字,是用先辈热血和坚守写就的。​

这样的坚守,在百年历史中从未中断。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侵略者的铁蹄一次次踏碎我们的山河,可中华儿女的反抗从未停止: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里,靠棉絮、树皮充饥,仍率部与日军血战到底;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绝路,最后纵身跳下悬崖;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拿起锄头当武器,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这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抗战精神:不畏强暴、血战到底,为家国安宁决不退缩,正如沙角炮台的大炮,历经风雨仍昂首守护土地。​

如今这座销烟古镇早已换了模样。从昔日的战场变为珠三角商品集散地、时装名城:虎门大桥如巨龙卧波,南沙大桥凭尖端技术跨越伶仃洋,港口里万吨巨轮驶向世界。不只虎门,青藏铁路蜿蜒世界屋脊,神舟飞船飞向太空,港珠澳大桥创下 “世界之最”,中国天眼凝视宇宙——这正是先辈梦寐以求的“强大中国”,是他们用骨气换来的太平盛世。​

今年是新中国 76 华诞,也是虎门销烟 186 周年。站在沙角炮台眺望大海,仿佛能听见林则徐等先辈的嘱托。我们不再是任人欺凌的 “东亚病夫”,中华民族正崛起于世界之林,但永远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是先辈用抗争与牺牲换来的。​

未来,虎门销烟的骨气、抗战精神会是我们成长的力量。我们要带着这份“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努力学习、锤炼本领,让祖国在手中更加强大,让民族复兴的梦想在代代坚守中绽放光芒!

作者: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五年级 2班 张妙萱 ;指导老师:李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