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临近尾声,不少学子即将告别悠闲假期重返校园。面对生活节奏的转换,南城阳光实验中学老师表示,学生出现既期待开学又留恋假期的矛盾心情属于正常现象,学生身心需要适应期来完成从“假期模式”到“学业模式”的平稳过渡。
学校建议,学生可通过逐步调整作息、制定新计划等方式缓解“假期综合征”。适当安排温故知新、与同学提前联系,实现心理状态的顺畅转换。
一、情绪调节篇
1、接纳情绪,积极面对
国庆、中秋假期后,从悠闲状态回归紧张的学习,内心难免有所波动。可以通过积极暗示、转移注意力或合理宣泄,接纳并面对这些情绪。保持平稳心态,积极行动,让心灵在变化中成长。
2、调节情绪,稳定心态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会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学生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或通过运动、音乐、倾诉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增添积极体验。合理宣泄、自我暗示、与友人倾诉,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心灵保持宁静与稳定。
3、自我减压,享受生活
劳逸结合,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紧张焦虑时,不妨听听音乐、做做运动,让情绪得以缓解。情绪低落时,写写情绪日记,积极调适自我。当自我调节力不从心时,不妨与信任的人交流,向老师或同学倾诉,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让心灵得到慰藉。
二、学习适应篇
国庆、中秋假期后,重返校园,部分同学可能会感到懒散、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是正常的“假期综合症”。不必过分担忧,只需两三天,状态便能恢复。为了更快调整学习状态,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调整作息,恢复生物钟
良好的生物钟是推动生活有序进行的关键。假期中,部分同学作息不规律,返校后需迅速调整,建立“心理缓冲期”,告别“假期模式”,让身体与心灵同步回归校园节奏。
2、减少电子产品使用,专注学习
学生返校在即,可以将电子产品暂时收起,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时间。参与感兴趣的活动、体育锻炼或家务劳动,用积极的行为习惯替代上网,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让精神更加饱满。
3、制定返校计划,明确目标
学生可以制定返校后的小目标,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交友,都能让校园生活充满期待。详尽的计划是成功的基石,让每一天都充满动力与方向。
4、摆正心态,自我肯定
在学习过程中,计划的变动不代表失败,而是成长的契机。避免与他人无谓的比较,学会给自己正向反馈。做得好时,及时肯定与奖励;有提升空间时,总结归纳,不断进步。
三、家庭指导篇
面对学生返校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学生、家长与老师需携手合作,积极调整。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引领,避免负面情绪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更多耐心、倾听与鼓励,让沟通成为心灵的桥梁。
2、有效沟通,增进理解
共同交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避免争吵、责骂或冷漠。正视孩子的缺点,从兴趣话题切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建议,让沟通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3、尊重情绪,建立信心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面对挫折的勇气,学会正确表达情感。让每一次沟通都成为孩子自信的源泉。
4、有效陪伴,满足需求
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全心全意与孩子互动,让陪伴成为爱的传递。在陪伴中了解孩子,满足他们成长的心理需求,让爱如阳光般温暖。
5、教会求助,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当遇到问题时,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的能力,同时教会他们向他人求助。让孩子在求助中成长,学会合作与分享。
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全新的自己,勇敢地重新踏上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家庭与学校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愿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挑战,收获知识,结交朋友,实现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