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假期的虎门站,早上9点,虎门高铁志愿服务站站长周磊的志愿者服已被汗水浸湿,但当他帮助的母亲含泪道谢时,他忘却了身上的疲惫。
国庆黄金周的虎门站,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作为虎门高铁志愿服务站站长,周磊的身影始终穿梭在熙攘人群中。“这既是对我个人能力的淬炼,更是身为服务者回馈社会的必然选择。”谈及服务初衷,周磊表示这既是职责所系,更是对“志愿服务为人民”初心的践行。
近日,《东莞市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吹响了全市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行动的号角。在东莞,像周磊这样散发着“微光”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用默默的付出和奉献,让市民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蝶变。
温暖守护,志愿服务在细节中闪光
周磊的志愿服务,藏在每一个“急旅客之所急”的瞬间。10月1日早高峰,一位携带婴儿的母亲焦急求助,孩子突发高烧却找不到母婴室。周磊立刻用对讲机协调站内志愿者开通绿色通道,小跑至服务台取来备用退热贴与温水,全程陪伴她到母婴区并协调女性志愿者安抚孩子。直到孩子体温渐降,母亲含泪道谢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志愿者服已被汗水浸湿。
这样的温暖守护在东莞各处延续。在车站,一位年迈旅客因记错发车时间,抵达时列车即将停止检票。周磊迅速与工作人员沟通,开辟绿色通道,帮老人拎起行李,在车门关闭前最后20秒将他安全送上车。老人隔着车窗挥手的那一刻,周磊感受到了“被需要”的重量。
“国庆的志愿服务即将落幕,但那份温暖与责任将延续。”周磊的话语中充满坚定,“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实践中的收获,继续以志愿之名,为东莞的文明建设注入更多微光。”
善行循环,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是因为我在第一次乘坐动车时接受过志愿者的帮助。”石龙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何建锋道出了许多志愿者的共同心声。这种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在东莞已形成温暖的善行循环。
何建锋坦言,志愿服务让他对文明有了最直观的感知。他见过工作人员反复三遍指导老人刷身份证进站,语气始终温和;他见过乘客自然而然地伸手,帮陌生人拎起沉重的行囊;他也受过服务对象的关心:“站久了,去坐会儿吧。”这些细碎的、互相体谅的瞬间,凑成了他心中最真实的文明样子:不刻意、不张扬,却能让每个路过的人,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善意。
他在多年志愿服务中见证,互帮互助的氛围已在城市中蔚然成风。“遇到行李多的乘客,不用志愿者招呼,旁边的旅客会主动伸手相助;有人在站台问路,路过的铁路工作人员总会耐心指引;甚至经常往返的‘老乘客’,也会主动为新旅客带路,火车站像个浓缩的小世界,南来北往的旅客带着各自的故事,从这里出发、抵达,那些藏在行李、动作和眼神里的细节,拼凑出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这份善行更在家庭中代代相传。虽然在国庆节期间,放弃了全家出游,但看到孩子手持“文明礼让”劝导旗,在路口有条不紊地进行志愿服务,小李妈妈感慨道:“通过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言传身教给孩子,是最好的家风和爱国教育。”
微光成炬,共筑城市文明新图景
今年来,在团市委牵头实施的“城市服务提质行动”下,东莞的志愿服务朝着纵深推进。统筹推进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暖心城市服务质量提升等7项工作,为志愿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文明之光在这座城市愈发闪耀。
“国庆节不仅是休息和旅行的日子,更是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时刻。将个人假期的一部分投入到服务社会、奉献城市的志愿活动中,将‘小我’的休闲融入‘大我’的建设中。”选择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活动,东莞市南城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邓伟锋认为,这样能够直接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东莞的文明与温度,营造出欢乐、有序、和谐的节日气氛。
在参与和见证了多年的志愿活动过程中,他深有感触:“无论是劝导交通的志愿者、礼让行人的司机,每个人都是文明的践行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这种主人翁意识正在城市中生根发芽,从高铁站台的贴心帮扶到交通路口的文明劝导,从邻里互助到陌生人之间的无私援手,构成了东莞最动人的文明风景。
“以前总觉得‘文明建设’是个很大的词,”何建锋感慨道,“直到在铁路上看到这些细碎的、互相体谅的瞬间: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旅客疑问,乘客主动帮助他人搬运行李,这些不经意的善意,也是东莞最真实的文明底色。”
微光成炬,星火燎原。在这座“双万”城市,每一次伸手相助、每一个温暖微笑,都在编织着文明的经纬,让东莞的温度可感可触,让文明之花在这片热土上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