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精神月饼”:以月饼的美味治愈心灵的没味
东莞+ 2025-09-30 22:12:17

中秋将至,月光未满,爱意先浓。9月29日,在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麦洲岛院区内,又一炉“心屿月饼”温热出炉。香气弥漫的不只是饼香,更是一份温暖坚定的人文关怀——它正悄悄融进每一位病友的心里,告诉他们:你值得被爱,也能创造美好。

心屿飘香:一枚月饼,一份疗愈的信念

北有“上海600”,南有“东莞麦洲岛”。

麦洲岛仿佛是东莞离月亮最近的一处露台——潮水轻拍岸沿,如同月光在诉说,“心屿月”成为这一刻最温柔的回响。而麦洲岛,也是倾听心理脉动最近的海港。每当夜深,热线铃声此起彼伏,听筒被握得发烫;一场“答题送月饼”的活动,也让精神健康的污名在温暖中悄然消融……

在医患指尖跳跃的音符,巧妙串联起彼此的心。病友的一曲《花海》暖意流淌,实习生的《寂静之声》继而温柔漫溢,清澈旋律抚过,荡起心灵的涟漪。《星星点灯》的熟悉乐章响起,全场人员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加入合唱。随后,轻快的竹竿舞环节开启,众人翩然起舞。歌声与舞姿,交织出这个中秋最温暖的记忆;微笑与掌声,则构成了最疗愈的风景。这一刻,整个现场沉浸于一片情感共鸣的海洋之中。

麦洲岛上笑语不断。医院领导、医护姐妹、新入职员工、实习生与住院病友们又一次围坐在一起,揉面、包馅、压模、包装……一双双专注的手,共同托起康复的信念。“甜而不腻,咬一口,好像吃到了阳光。”一位病友捧着自己第一次做出的月饼,眼中闪动着泪光;“饼皮焦黄焦黄,食过都唔会焦虑了。”“我这个是双黄莲蓉的,希望我的双相同桦加沙那样快点走开。”“谁说我心境障碍,我吃10个都无障碍……”“饼模这东西很特别,原来我也可以做出让大家喜欢的东西。”

不仅好吃,更要好看、有心意。“麦屿月”月饼再度升级,融合“治愈”“音乐”和医院吉祥物“麦小七”等元素,推出四款文艺风造型,搭配限量版地域文化礼盒,颜值与内涵并存。尤其是萌态可掬的“麦小七”卡通形象,仿佛在用色彩向味蕾轻轻道一声“中秋快乐”。蛋黄、莲蓉、豆沙口味依旧经典,诚意满满。

爱意流转:非卖之礼与跨越围墙的温暖

与往年一样,这批月饼依旧是“非卖品”:职工可凭工作证限量领取,病友全部免费发放。医院还同步发起“答题送月饼”公益活动,向全社会免费送出2000份。医院已连续多年组织病友做月饼和答题发饼,逐步形成了鲜活的月饼文化。

“限量不是‘小气’,只想让每一份心意精准抵达——让同事把温暖带回家,让病友感受到他们一直被牵挂。”医院后勤工作人员解释道。而这背后,是从食材便开始的一丝不苟。烘焙师傅提前一周便开始精选莲蓉、蛋黄,每一个环节都透着细心与关爱。

9月20日,获奖名单如期公布,2000份月饼于9月22日陆续寄出,确保新鲜送达,没有预制成分。每一个包裹里,不仅有着精美的月饼,还印有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特有的“心灵二维码”,只需扫一扫,专家便能在线解答心理上的困扰。这使得这份中秋礼物超越了传统节礼的界限,成为一座移动的心理健康咨询站。

一场“答题送月饼”的活动,也让精神健康的污名在温暖中悄然消融……

即便未能品尝到月饼,也不遗憾。麦洲岛上,《麦博莞心堂》正推出“绘心・愈见・共鸣——小林漫画艺术疗愈特展”,至12月底,219幅小林老师(林帝浣)的作品,通过“漫画+音乐+漫步”多维场景,打开一扇心理对话的窗。

超越节庆:以柔软实践打破偏见,照亮心灵

“很多人对精神病院存在误解,觉得遥远、神秘甚至恐惧。但这里其实充满温暖,病友也一样可爱。”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永胜感慨道。她坦言,精神健康仍是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从“心屿月饼”到“钢琴处方”“麻将疗法”,从“耕种园艺”到“篝火炉膛”“龙舟体验”,这些创新实践正是以柔软的方式打破偏见,让公众看见精神卫生机构的另一面——“这里不是孤岛,患者也不可怕,每个人都值得被理解、被关爱。”

2025-2027年是精神卫生服务年,更是东莞精神卫生服务的深化之年。当月饼的香气飘进病房、送往城市各个角落,医院也将继续推进“党建+”服务模式,拓宽社会心理服务覆盖面,真正推动“人人享有心理健康”从理念落地为现实。

对医院新入职员工而言,这次活动更成为了一次深刻而温暖的专业启蒙。“这不仅是一次节日的欢聚,更是一次心灵的贴近,将助力我们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快地融入团队、更好地践行使命。”

一枚月饼,是一个节日的仪式,是一份专业的守护,也是一种社会的温度。这个中秋,东莞用一份特别的温暖向所有人传递:心灵的健康,与天上的月光一样,值得被每个人珍视。

文字:刘召 图片:医院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