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理到自立,省园本教研项目探索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新范式
东莞+ 2025-09-30 19:29:45

秋分已过,秋日暖阳下,东莞市南城中心幼儿园里热闹非凡,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自由探索,教师观察追随、适时引导,不时记录精彩时刻。室内室外,展现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生动实践。

2022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第三批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项目。其中,东莞有10个项目入选。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与东莞市南城中心幼儿园共同承担的教研体系建设项目是东莞唯一入选的校(园)本教研体系建设项目。

2023年至今,项目确立以“幼儿园劳动教育背景下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为研究抓手,在推动园本教研创新的基础上,聚焦“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研究,持续探索和深化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

从“帮帮我”到“我自己来”,形成“1+5”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实施路径

“老师,你帮帮我”,曾经这句话是小班男孩轩轩的口头禅。一年前的他,吃饭要人喂、鞋袜不会穿,甚至常常背错书包,是老师眼中要“额外关注的孩子”。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更是幼儿一生发展的基础。而像这样由幼儿的真实问题引发的情况,项目团队格外看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文件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应该具备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基于此,团队成员反复探问和琢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应该包括哪些能力?应该怎样培养?在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引领下,项目团队一致认为,幼儿自我服务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在让幼儿掌握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累独立经验,从而促进身心发展,提升自信,奠定未来基础。

在一日生活中,项目团队始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以“生活活动”为主阵地,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深度融入一日活动全流程。通过在区域活动、小主题探索、环境互动、特色活动和线上微课堂5个方面浸润渗透,实施游戏浸润、体验浸润、环境浸润、情感浸润和协同浸润五位一体的路径,让自我服务从“任务”变成“日常习惯”,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掌握技能、建立责任意识。在形成“1+5”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实施路径的同时,也梳理出小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活动指引。

多元活动赋能,激发幼儿自我服务内驱力

走进东莞市南城中心幼儿园,细节之处皆见匠心。生活区内,材料并非简单投放,而是依托区域活动,精准支持幼儿实现自我服务的个别化发展。一个看似简单的“穿”的动作,在小班是串珠启智,在中班是扣纽扣探秘,到了大班,则进阶为系鞋带的挑战。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由选择、反复游戏,乐在其中,技能悄然成长。晨光中专注系绳,活动中挥布擦梯,一静一动之间,内在秩序感逐渐建立。

东莞市南城中心幼儿园园长吴昭辉介绍,孩子们的疑问,可以在亲手操作与真实探索中找到答案。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提供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的操作材料,并创设自我服务活动角,持续激发幼儿关注自我需求、学习自我照顾的意识。

理念落地,需丰富载体。项目团队通过小主题探索活动,巧妙锻炼幼儿的手脑协同,让自我服务过程变得生动有力。孩子们化身“小蜜蜂”参与擦洗长廊、清洗积塑等真实劳动;在家庭21天自我服务打卡中,与家长共同学习,从自我服务走向服务他人;自理能力大比拼则通过多样化趣味项目,激发内在成长动力。每逢新学期,大班孩子主动担任“小老师”,协助弟弟妹妹适应集体,在付出中培育责任与领导力。“这些体验让孩子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对集体的责任感。”家长李先生感慨道。

教师的模样,勾勒出学生未来的轮廓。在这里,教师们深耕素养课堂,以小主题探索为路径,系统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把握幼儿兴趣与需求,开展班本化小主题探索,帮助他们强化意识、系统掌握技能。”肖老师介绍。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家园协同育人。因此,项目团队高度重视环境浸润,通过线上微课堂推进共育,教师将核心技能录制成视频,借助儿歌、口诀等方式,推送给家长居家跟进。

一年来,轩轩悄然蜕变——从穿鞋、穿衣到用勺吃饭,从生疏到熟练,从抗拒到主动。“老师,我自己来!”成为他的新口头禅。他不仅自理能力提升,更主动化身“小助手”分发餐点。这不仅是行为转变,更是一个生命走向独立、建立自信的生动缩影。

深化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实践,促进园本教研落地生根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提出“强化园本教研对教育实践的支撑作用”。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项目的研究推动幼儿园形成了开放、民主、互助、学习的教研文化,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研究能力”支持,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动力。

吴昭辉表示,在省园本教研项目的研究中,幼儿园的老师经历了成长与蜕变的同时,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幼儿园园本劳动课程。

以研促教,结出硕果,如今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开展,项目的教研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活动,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据观察及家长反馈,孩子们不仅自理能力提升、依赖减少,也能更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我服务能力的全面提高。此外,研究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了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教师在实践基础上积极反思与提炼总结,撰写的相关课程案例获评省级优秀并入选资源库,衍生的教研成果也获得市级奖项。

在深耕自身教育实践的同时,项目团队还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科学理念与教育经验惠及更多地区。通过送教帮扶、专题研修、专家引领等形式积极开展区域联动教研,促进项目成员园保教质量和所在镇街教研工作质量的提升。两年内项目团队共计开展了40余次示范辐射活动,积极承担省级教研、培训或送教任务,先后赴贵州铜仁、广东普宁、揭西、惠州、肇庆等地送教,与西藏、青海、江西、湖南、广州、中山等省内外的幼教同行共同交流经验,直接影响幼教工作者近10000人次,进一步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当前,东莞正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办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已形成了市-教研片-镇街-幼儿园的层级教研机制,构建了“有资源、有示范、有平台、有制度”的教研实践新样态。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有效推进省园本教研项目建设,形成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教育教学资源库。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促进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在积累教研经验的同时,为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刘瀚擎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