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韶关(东莞)协同发展中心在广东东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揭牌,两地相关部门代表共同出席活动。该中心的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韶关与东莞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资源对接。
多功能平台赋能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能级
韶关(东莞)协同发展中心作为市级“反向飞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多重核心功能。中心毗邻松山湖,坐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走廊的几何中心区位,首先打造了韶关承接湾区产业展示交流平台。这里不仅作为韶关在珠三角的招商驻点,以最便捷的方式向湾区企业推介韶关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机遇,还成为韶关企业面向大湾区的重要宣传窗口。凭借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优越媒体资源,韶关企业可以及时发布最新企业动态、产品信息和行业资讯,快速融入大湾区市场体系。同时,中心创新采用“揭榜接单”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和强化宣传,构建起珠三角企业外拓信息的汇集枢纽,将传统的“四面出击”招商模式优化为精准的“打窝钓鱼”策略,显著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在赋能企业发展方面,中心专门设立了韶关企业融湾赋能区。该区域重点筛选和引导韶关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支持其将研发部门、中试平台和区域市场中心落户于此。东莞方面将协助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市场信息和资源配套,助力韶关企业提升竞争力。针对珠三角地区的“瞪羚”类高成长企业,中心实行超长期租金减免政策,并提供贴身的企业成长金融服务。对于有资产上市需求或产能扩张计划的企业,中心还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全程陪同引导企业在韶关进行项目选址和投资建设。此外,通过莞韶指挥部与东莞优质企业服务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政府集中采购方式,为韶关企业低成本提供法律、用工、上市辅导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构建起完善的企业服务共享平台。
深化区域协作共创发展新局
“反向飞地”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模式,是指享受产业有序转移政策的有关地级市及县区到珠三角地区开展异地投资建设的经济实体。这一模式严格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创新发展,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原则,包括“产业飞地”“科创飞地”“运营飞地”等多种形式。
自2023年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启动以来,莞韶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积极探索“反向飞地”建设模式。截至目前,莞韶指挥部统筹推动十个驻县(市、区)工作队在莞建设32个“反向飞地”,其中产业类3个、科创人才类10个、农产品营销类21个,初步形成“市级主阵地+县级多点联动”的“1+N”飞地体系。
“反向飞地”是莞韶对口帮扶协作从“单向飞入”迈向“双向奔赴”的创新实践。截至目前,相关飞地已引进各类人才超300名,组织举办人才交流活动50余场,协助韶关企业解决多项关键核心领域研发难题,推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800万元,并促成多笔亿元级产业合作订单,初步构建了“东莞总部+韶关基地”“东莞研发+韶关制造”的良好发展格局。
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立的市级协同发展中心标志着莞韶协作从原有的区镇层面探索,正式迈入了市级统筹、系统推进的新阶段。这不仅是两地合作能级的一次重大提升,更是对“反向飞地”模式内涵的深度拓展。接下来,中心将持续聚焦产业协同与人才互通,加速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推动韶关更高效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生态圈,携手东莞共同谱写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