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长安,有着98年办学历史的长安镇第二小学,以近30年科普教育积淀为根基,凭借“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等资质,构建“赛事引领+课程实践+资源整合”三维科普体系,累计斩获市级以上科技奖项2000余项,成为东莞小学科学教育的鲜活样板。

▲水火箭
从省级盛会到校园嘉年华,点燃科学热情
“纸火箭能飞几十米远,筷子做的投石机能投10多米!”在长安二小,科技赛事从不缺热度。作为十年内三次承办“文搏杯”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的学校,这里每年都吸引全省18个地级市近200支队伍参赛——小学组“飞翔吧,纸火箭赛”、初中组“首屈一‘纸’赛”、高中组“‘筷’乐腾飞赛”,学生用A4纸、筷子等低成本材料,比拼创新与实践能力。其中初中组纸承重项目,最优作品能承载约120斤矿泉水,高中组投石机可将50克沙包投出10多米,充分展现“小材料玩出大创意”的特色。

▲承办省实践挑战赛
校园内,科普嘉年华更是全员参与的盛会。每年5月,纸飞机靶标赛、萝卜牙签搭塔、空气动力车直线赛、火星登陆器设计等活动轮番上演:二年级亲子合作搭建“萝卜高塔”,四年级用A4纸制作纸火箭精准命中靶标,五年级设计火星登陆器模拟着陆——多样赛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科学乐趣”,2024年嘉年华期间,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不少作品还入选东莞市城市科技节展示。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科技竞赛,成果丰硕:2024年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中,袁智勇、蔡焕章老师辅导的海模队、建模队斩获佳绩。东莞市“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上,潘康宁、国丽老师分获魅力组、实力组一等奖。东莞市好问题大赛中,张沛等老师指导学生拿下一等奖,以赛促学氛围浓厚。

▲到OPPO研学
“探秘+研学”,让科学走出课本
“无线电怎么传递信息?光学镜头有哪些用途?”长安二小的科普实践,总能精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依托东莞市中小学“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学校以“探秘无线电通讯”为主题,设计“困秘-解秘-探秘-知秘-用秘-展秘”六步探究流程。
比如,叶瑞德副校长以华为手机为切入点,讲解无线电通过电磁波传信的原理。学生走进OPPO工厂,参观机械实验室、5G实验室、消声室,了解无线电设备生产。学生亲手制作收音机,在调频中深化对无线电功能的理解,最后用手抄报展示学习成果,实现“从疑问到应用”的闭环。
校外研学则让科学与生活深度链接。2024年11月,学生走进宇瞳光学,在工程师带领下了解光学镜头从电话手表到智能交通的广泛应用,观摩自动化生产车间的镀膜机、剪片机,听《走进光学》微讲座。此前还组织“稻作智造”“汇金智造”等主题研学,学生探访太粮集团、黄金小镇,在实地观察中理解科学与产业、生态的关系。
学校还创新建立“家庭科学实验室”机制,上百个家庭参与其中,家长分享“串联小灯泡”“人体导电实验”等成果,让科普延伸到家庭场景。

▲航海模型
内外资源整合,构建科普教育生态圈
“单靠学校不够,要让更多资源为科普助力。”长安二小深谙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对内,学校打造30余间科普场室,木工坊、机器人活动室、动植物标本室等一应俱全,彭云老师创建的木工室更是产出13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研发的木工模型成为省市级科技比赛推广项目。对外,与广东医科大学开展项目合作,组织“家庭科学实验室”成员进校园研学。借力OPPO、宇瞳光学等企业资源,开展企业探访。学校还与望牛墩、大朗镇科教团队交流,对贵州铜仁沿河县甘溪镇中心完小开展送教,将科普经验辐射出去。
教师队伍建设同样不松懈。学校定期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如教师学习激光切割技术、组装重力车模型,探讨仿真飞机模型的改进方案。彭云老师作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带头人,还牵头研发校本课程,将木工、建模等融入教学,形成“人人懂科普、人人能指导”的师资氛围。
从省级赛事承办到家庭实验室,从企业研学到跨区域送教,长安镇第二小学用扎实的行动证明:科普教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成长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