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长安雅正学校小学部 董淼淼《石榴红了》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29 11:18:27

2025年5月31日端午节那天,正值周六假期,我和家人前往向往已久的东莞市榴花公园游玩。

站在雄伟壮观的牌楼前,我注视着墙体上的公园导游图,心中不免为之一振——整个导游图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实在是令人过目不忘!

进得门来,沿着大门左边的桂花“绿色通道”一直赏景前行,就到了位于公园西面铜岭山上的榴花塔。据资料记载,榴花塔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座七级宝塔。相传当时寒溪河经常泛滥,加上东江南支流河水在涨水时常常倒灌,淹没沿河村社的农田、屋舍,给百姓财物造成很大损失。有两位乡贤看到这灾情十分严重,当时一合计,决定自己出资并募捐建造宝塔,祈求宝塔镇住水患,让百姓得以安生。此塔现为纪念英雄熊飞将军于此率领义民抗击元军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休闲游乐之中的园林生态式公园。

此时的榴花塔静静地伫立着,散发着历史的韵味。

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民族英雄文天祥时,曾说过文天祥的名言:天地有正气,上则为日星,下则为河岳,于人为浩然。是的,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乏“守土安民”的责任担当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从榴花塔下来,走在公园中间的榴花“红色大道”上,那一片片繁花似锦的榴花海,让人驻足不前。在湖水的映衬下,红彤彤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榴花塔”因“榴花村”得名,而“榴花公园”则因“榴花如锦”扬名。是日,正值公园举办盛大的榴花节,众多游客赏花游园,公园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石榴花花姿优美、花色艳丽,那火红色的花海,与穿红戴绿的人们以及人们脸上的欢喜笑容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显然,石榴果硕大的果实和丰富的籽粒,正是莞邑大地上人们物质丰饶、生活甜美和满足的真实写照。

石榴,象征着热情与生命的活力!

我们继续漫步在榴花公园的小径上。我们知道,往西面走去,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东莞人民在此打响抗日第一仗的榴花抗日纪念亭。我和家人手捧鲜花,沿着“松柏通道”拾级而上,庄严地将鲜花献在英雄纪念碑前,鞠躬,默哀,心潮起伏!面对纪念碑上镌刻着的英雄名字,我的内心深处油然生出敬意:英雄们,请安息吧,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1938年11月13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40余人在榴花峡口与日军激战,22名年轻的战士壮烈牺牲,19岁的莞中学子樊炳坤在战斗中拖着受伤的身体扑向敌军战马,想要将敌人拉下马来拼死一搏,不料被凶残的敌人用马刀劈中头部而壮烈牺牲。英姿少年,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气吞山河!小小少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铮铮铁骨,岂容倭贼毁我河山!

从抗日纪念亭缓步而下,我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爸爸一边走一边跟我说:“孩子,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先烈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要铭记并感恩;2049年我们的国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个时候的中坚力量便是现在坐在教室里的你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真理,所以要加油哦!”

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乏英雄少年。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再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主打一个旌旗猎猎,荡气回肠;飞沙走石,壮士豪情!

我们要告慰英烈的是,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火箭飞天、月壤采集等高端技术走在世界前列,deepseek、无人机技术全球出圈彰显中国科技实力,东方巨龙终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些辉煌的成就,正是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英烈们的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榴花红了,这生命的图腾,必将成为我报效祖国的不变信仰!

作者:长安雅正学校小学部 五年级 5班 董淼淼;指导老师:任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