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爱科普41|竹溪中学:从“星空驿站”到AI实验室,竹文化里长出科学新苗
东莞+ 2025-09-29 10:20:48

在东莞厚街,竹溪中学以“竹文化”为根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育深度融合,凭借“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科普教育基地”“创客培育学校”等资质,构建“团队+空间+课程+活动”四维科普体系,每年吸引近2000名学生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累计斩获全国、省市级科技奖项超200项,让科学之光照亮学子成长路。

▲天文观测课程

专业师资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

“科学教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协作的成果。”竹溪中学深谙此理,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学教育队伍:在李广蒲副校长指导下,26位骨干教师牵头,100余名学科教师协同参与,覆盖科技制作、科学实践、科普研学等多个领域。为提升专业水平,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校际科普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区域科学教育论坛,紧跟科技教育前沿动态。

这支团队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更是学生科创实践的“引路人”。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在信息科技创新、天文观测、环境健康等领域屡创佳绩: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中,李垚、陈梓妤同学获创意智造初中组市一等奖;2024年粤澳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斩获2个省一等奖、1个省二等奖、1个省三等奖,充分彰显团队的专业实力。

▲社团活动-开源电子设计

丰富的科创空间,“星空驿站”是学生最爱

走进竹溪中学,30间科学教育场室、近3000平方米的科创空间令人眼前一亮。学校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成机器人活动室、星空天文活动室、创客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特色场馆,满足不同科普需求。智能吊装实验室可根据教学需求调整为多功能互动空间,实时监测水质、空气指标。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大面积操作台与智能器材,支持物联网、机器人、AI课程教学。光-电-力学探究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等,则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探究平台。

其中,星空天文活动室是学生最爱的“星空驿站”。在这里,天文社成员可通过专业设备观测星象,开展天文课题研究。

▲小伙伴们和银河合照

“三类五级”课程,让科普惠及每一位学生

“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更要因材施教。”基于这一理念,竹溪中学构建了“科技制作、科学实践、科普研学”三类形式,搭配“科学国家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科技社团课程、创新竞赛课程”五级课程体系,实现科普教育全覆盖。

基础层:科学国家课程融入STEM理念,增加实验与实践环节,让全体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实践活动课程面向七、八年级,通过校本教材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

提升层:校本选修课程涵盖“3D创意设计”“天文观测”“魔法物理实验”等10余个科学类项目,要求七年级学生一学年选修2门,满足不同兴趣需求;科技社团课程则由学生主动报名,机器人社、创意编程社、星空天文社等10余个社团,2024年成员达300人,定期开展项目研究与科普活动。

拔尖层:创新竞赛课程选拔优秀人才,针对性开展高精尖培训,助力学生冲击高水平赛事。如人工智能课程从最初的语音识别、颜色识别,发展到如今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还开发出《当app遇见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篇》等校本课程,学生设计的“基于人脸识别的非接触式储物系统”“智能灭虫装置”等作品,将AI技术转化为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方案。

▲物理实验

多元活动赋能,点燃科学探索热情

竹溪中学通过“校内讲座+校外实践+赛事比拼”的多元活动,让科普教育“活”起来。

校内,“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深圳大学彭登峰教授带来《应力发光智能材料》专题讲座,用“魔法实验”揭秘应力发光原理;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苏萌、中科院李廷芥教授等专家先后入校,为学生打开科学视野。科技节期间,水火箭比赛、科技社团展示等活动热闹非凡,7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科技魅力。

校外,科普研学活动走出校园:“探索水科学,守护水资源”活动中,学生走进东莞第六水厂,参观自来水净化流程,动手完成净水实验。“稻作智造之旅”带领学生探访太粮集团,了解粮食加工检测过程。“汇金智造之旅”走进黄金小镇,探索黄金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实践中深化科学认知。

▲聆听苏萌博士的讲座

赛事方面,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科技竞赛,成绩亮眼:除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佳绩外,星空天文社成员曾获全省天文奥赛前10名,更有学子被清华大学天文系直博录取,成为学子们的科创榜样。

从专业团队到科创空间,从分层课程到多元活动,竹溪中学以竹子之坚韧与科学之智慧,为学生搭建了绽放科创才华的舞台。

(本项目为东莞科普专项资助项目)

文字:记者 赵海霞 图片: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