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顶漏水像瀑布,外墙裂得没法看,这树再不处理,家都要没法住了!”提及此前古树压房的困境,樟木头镇金河社区居民蔡女士仍心有余悸。她父母居住的房屋旁,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悄然“逼近”,粗壮枝干一年间不断向房顶延伸,最终与墙体、房顶紧密接触,不仅导致房屋外墙爆裂、铁皮腐烂,更造成房顶倾斜漏水,严重威胁居住安全。今年4月,蔡女士通过东莞12345热线提交求助工单,希望能对压覆房顶的古树树干进行修剪,一场关乎民生安全与古树保护的攻坚行动就此展开。

多方联动破难题:“专家论证+民主协商”定方案
接到热线转派的工单后,金河社区分管12345政务服务业务的干部第一时间牵头推进,深知古树保护有严格政策要求,若处理不当可能违反相关规定,而群众的居住安全又迫在眉睫,必须找到 “两全其美” 的解决路径。为此,社区多次组织专题协调会,主动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市镇两级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与村民面对面沟通,搭建起多方对话的平台。
在协调过程中,“专家论证+民主协商”模式成为破局关键。省林科院专家结合古树生长习性、健康状况及房屋受损情况,从专业角度分析修剪的可行性与具体方案,确保修剪工作不会对古树生存造成影响;市镇职能部门则解读古树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修剪审批流程与标准;村民们也积极表达诉求,提出对修剪范围、施工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与建议。经过反复研讨,依法拟定的修枝方案最终形成,并按规定公示15天,充分保障程序合法性与民意认同度。
政策受限阶段,社区工作人员并未搁置群众诉求,而是坚持每周与村民沟通解释,累计接待咨询23人次,耐心解答政策疑问、说明工作进展,有效疏导了村民的焦虑情绪。同时,社区12345政务服务小组创新实行“双线对接”机制,一方面持续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回应需求、争取配合;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责任部门,协调推进处置工作,确保审批材料 “日清周结”。在部门交接的关键节点,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向群众通报进度,仔细整理移交关键档案,避免工作出现断档。面对主管部门预算不足的难题,社区两委班子经集体决策,主动拿出2.6万元经费,为修剪工作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精细管理保成效:“1+1”监管实现“双100%”目标
从接诉到完工,金河社区始终以“精细管理”贯穿全程,对此次古树修剪事件实施“一事一档”管理,详细记录工单接收、协调会议、方案制定、审批流程、施工进展等全周期信息,形成完整的处置书面记录台账,为后续类似问题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在关键节点,社区严格落实“三同步”原则:同步向村民告知工作进展,让群众实时掌握情况;同步与上级部门对接,及时反馈问题、争取支持;同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处置方案,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施工阶段,为保障修剪工作安全规范进行,社区联合当地城管部门建立“1+1”现场监管模式,社区工作人员与城管部门执法人员共同驻守施工现场,全程监督施工队伍操作流程,既要确保古树在修剪过程中不受损伤,也要避免施工对周边房屋、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专业施工队伍按照既定方案,小心翼翼地对压覆房顶的粗壮枝干进行修剪,经过数日紧张作业,修剪工作安全规范完成。
“收到群众意见后,第一反应是保护古树,可群众的难题也不能回避,只能靠细心沟通、反复论证,完善手续解决问题。”樟木头镇金河社区居委会党委委员李燕红的话,道出了基层治理的初心与担当。此次事件中,东莞12345热线与金河社区依托“社区吹哨—镇街调度—部门报到—市级指导”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成功化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安全隐患,实现了问题解决率与群众满意度“双100%”的目标。这一案例不仅保障了群众财产安全与古树生态安全,更为基层治理中平衡民生需求与生态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记者手记:一棵古树背后的治理温度
在樟木头镇金河社区采访时,蔡女士家修补完好的房顶与古树舒展的枝叶相映成趣,这一幕让我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场“保树”与“保房”的简单博弈,却在深入了解后发现,问题的解决远非“二选一”那么简单。从社区干部多次组织协调会,到邀请专家论证方案;从每周与村民沟通疏导情绪,到主动垫付经费破解预算难题,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的用心。
“既要护好古树,也不能让群众住得心慌”,李燕红委员的话朴实却有力。这场历时数月的攻坚,没有强硬的行政命令,只有耐心的协商与细致的服务。当修剪后的古树依旧葱郁,村民再也不用为漏水发愁时,我忽然明白,好的基层治理,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用真心与责任找到民生需求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让每一份诉求都被听见、每一个难题都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