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莞中学子踏上一堂“没有围墙的课”
东莞+ 2025-09-26 18:31:21

2025年秋季学期起,我市每个镇街将至少安排两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开展半天校外(特色)活动。近日,东莞中学初一年级全体学生走出课堂,分赴东莞中学高中校区、可园博物馆、市少儿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及莞城美术馆、图书馆等地,开展参观学习。同学们在行走中感知历史文脉,在体验中拓宽知识视野,实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深度融合。

铸魂:红色足迹

在东莞中学高中校区,初一年级师生开启了一场红色文化寻根之旅。中共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地、东江纵队烈士群像浮雕等红色地标,让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校校长王健为同学们讲述了蒋光鼐、容庚、何镜堂、毛炳权等莞中先贤和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阐释“思考人生、追求真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莞中精神。在第一个支部成立地,副校长周剑光动情回顾1924年的峥嵘岁月——年仅20岁的莫萃华等早期共产党员在此秘密建立东莞首个党支部,点燃革命星火。

面对气势恢宏的革命群像浮雕,同学们驻足凝望。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师生投身革命洪流的壮阔场景。在“红色薪火,砥砺前行”专题展厅,丰富的史料与实物勾勒出莞中百年红色历程。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焕发光芒。

润心:古韵流芳

革命精神铸就城市风骨,人文底蕴滋养城市气韵。在可园博物馆,同学们展开别开生面的园林探索。他们一边定位园林经纬、记录建园历史,一边在讲解员带领下穿梭于厅堂庭院之间。

抄录楹联诗句、触摸漏窗光影、辨识植物名称……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园林之美。有同学俯身细看瓦当纹样,有同学仰首欣赏花树,更有人在长廊尽头驻足体悟——建筑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

在“收获与回响”环节,同学们静心思考:这座园子昔日是雅集诗会的空间,今日则成为面向公众的“穿越式课堂”,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启智:知行之旅

从古典园林的静谧,转向知识殿堂的广阔,同学们继续知行合一的探索。

在市博物馆,同学们通过青铜器、陶瓷等文物,感受东莞从岭南古镇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在少儿图书馆“烽火梨园”粤剧展区,讲解员述说抗战时期粤剧人的故事,脸谱与传统乐器展示令同学们领略戏曲魅力。

在莞城图书馆《珊洲河畔的人文图景》特展中,图文并茂的陈列宛如立体地方史。语文教师孙一丹在此开设特别阅读课,让同学们体验场所转换带来的学习乐趣。在科技馆,同学们投身“生命、能量与健康”主题探索,通过实验理解能量转换,设计营养菜单,从科学中汲取健康生活的智慧。

此次校外活动将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科学探究与阅读推广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为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字:记者 刘召 图片:学校供图 编辑:段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