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癌症晚期,很多人联想到是“回天乏术”。但随着医学的进步,癌症晚期已不和死亡画等号。73岁的周爷爷通过配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医生的治疗,一步步稳住病情,找到新的生活节奏。
“周爷爷刚入院时,情况很不乐观。”该院肿瘤中心杨泽博士回忆,老人左肺肿瘤最大直径达7厘米,大小近似一颗鸡蛋,不仅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还伴随颈椎椎体骨转移,脊髓受压引发难忍的疼痛与双手麻木。
更棘手的是,周爷爷还患有脑卒中后遗症、3级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治疗如同在钢丝上行走。
首先是确诊。医生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周爷爷被确诊为“左肺鳞癌(cT4N3M1c,Ⅳb期)”。
肿瘤中心组织多学科讨论,充分论证免疫治疗、化疗、放疗等方案的利弊,最终制定了个体化抗肿瘤方案:一方面针对颈部转移瘤,迅速开展放射治疗,减轻疼痛,控制病灶,防止骨折;另一方面进行免疫联合化疗,系统控制肿瘤。
“考虑到周爷爷年事已高,我们特意制定了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都相对较轻的方案。”杨泽博士介绍。
此后,周爷爷顺利完成了4个周期免疫联合化疗、4个周期免疫联合单药化疗维持治疗,至今仍在坚持免疫维持治疗。
而他的定期复查结果也令人欣慰:颈部病灶得到有效控制,疼痛基本消失。肺部病灶缩小明显,胸部CT报告提示周爷爷左肺上叶肿块已缩小至1cm。且截至目前,肿瘤大小已稳定超过一年,未再出现增长。
△周爷爷治疗期间肿瘤变化(红色圈出部分为肿瘤,在逐渐缩小)
传统观念中,晚期肺癌常被视为“绝症”,甚至令人感到治疗无望。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晚期肺癌患者也有机会通过规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医生提醒:晚期肺癌≠放弃治疗,规范诊疗带来希望
杨泽博士指出,晚期肺癌≠放弃治疗,规范诊疗带来希望。很多人认为晚期肺癌,尤其是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治疗意义有限。实际上,随着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精准放疗等多项技术的发展,即使是晚期肺癌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实现长期生存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
而辅助治疗的优化也尤为关键——过去患者因剧烈呕吐被迫中断治疗的情况大幅减少,整体治疗完成率得以提升。例如一些化疗药物的副作用通过保肝、保胃及止吐等辅助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
结合周爷爷的经历,我们看到高龄、有基础病不是治疗的绝对禁忌,个体化方案制定至关重要。希望更多晚期肿瘤患者和家庭,能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信心,不要轻易放弃希望。
现代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精准与综合相结合的时代,通过规范、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晚期患者同样可以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