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市民在长安体育馆的应急避难所通讯员麦伟强摄
“桦加沙”来袭,“避风港”暖意融融”。
“台风天也能有个好安身点”。
“这里生活上的保障还是做得很到位,有饮用水、食物等,工作人员也服务得很周到,我觉得都很贴心。”市民覃家聪说。9月23日-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长安镇18个应急避难场所向有需要的群众开放,这些地方也成了他们暖心的“避风港”。
台风天也有个安身点
9月24日上午,长安已是风雨交加,台风红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生效。记者在长安体育馆的长安镇应急避难所看到,场内市民或在看手机,或在闲聊,或在休息,秩序井然。
该应急避难所备足应急物资,包括折叠床、枕头、被子、饮用水、食物、药品等,为安置人员做好服务。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20余人登记入住了该避难场所。
市民黄剑腾表示,应急避难场所这里有舒适的被褥,也有吃的、喝的,还有洗澡的地方,在台风天让他们有个很好的安身点,感到很满足。
乌沙社区共设应急避难场所5个,主要分布在四个居民小组内。在每个应急避难场所内,都有免费提供的饮用水、泡面、饼干、零食及舒适的床褥用品。
位于乌沙中路的乌沙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还细心地为80多岁独居老人送上粥和糕点。“这个老人家是在旧村居住的,因为台风天被转移过来。考虑到她吃不惯面包等食物,社区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专门为她准备了喜欢的粥和糕点,希望老人家能在这里安心度过。”乌沙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李跃澜说。
安排专人值班值守
在上沙体育馆的上沙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虽然外面风大雨大,但前来暂时入住的人员却能休闲地刷着手机,吃着免费提供的泡面。在这里暂避台风天的市民韦先生说,“应急避难场所准备有饮用水和食物,工作人员时不时询问他们有什么需求,这些举措都让他感到很暖心。”工作人员孙学斌表示,他们会做好安抚和服务工作,让入住人员在这里安心休息。
厦岗社区共设应急避难场所4个,包括厦岗影剧院和临时新增的南湖公园、隆盛综合楼、厦岗小学体育馆。自9月22日起,厦岗社区已有群众陆续到这些应急避难场所休息。在应急避难场所里面,厦岗社区备足床铺、棉被、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并制定场所管理制度,确保群众转移安置有序。社区还在台风期间安排专人值班值守,确保物资供应及时。
厦边社区在每个应急避难场所配备了工作人员,为前来避险的群众做好登记,并贴心准备了被褥、食物和饮用水。据了解,厦边社区在原有位于银沙路65号应急避难场所基础上,增开厦边综合楼、沙边小组办公楼和坳头小组办公室3个应急避难场所,以方便居住在厦边旧村、沙边旧村和坳头旧村的群众就近躲避台风。
■全面展开“城市焕新”行动
■相关新闻
城市秩序正逐步恢复常态
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后,长安各部门闻令而动、协同作战,全面展开“城市焕新”行动,城市秩序正逐步恢复常态。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长安分局出动高压清洗车、垃圾清运车等设备,对主次干道上的断枝落叶、淤泥积水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对道路两侧倾斜树木进行加固处理,用支撑钢管固定树干防止二次倾倒。
另一方面,长安城管部门出动高空作业车,对被台风损坏的路灯逐一排查,拆卸故障灯体、更换新灯具并检查线路安全性,全力恢复夜间道路照明,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长安体育公园、郊野公园、长安公园、长安广场、长安如园和莲花湖绿道六大文化阵地为尽快恢复园区正常秩序,保障市民安全与游园体验。9月25日清晨6时开始,各园区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台风后专项恢复工作。
工作人员分组行动,对园区内道路、绿化带、公共设施等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排查,重点清理台风导致的倒伏树木、断枝落叶,扶正倾斜的树木、垃圾桶等设施,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倒伏树木进行围蔽警示与截枝清运处理。同时,工作人员检修水电线路、照明设备及指示标识,确保无遗漏、无死角。
截至25日下午三时,长安体育公园、长安广场、长安公园、长安如园、郊野公园、莲花湖绿道都已陆续恢复开放。
此外,台风“桦加沙”过境后,南方电网广东东莞长安供电局工作人员奔赴抢修现场,对部分因台风而损坏的设备开展消除缺陷工作,同时做好公用变压器台架应急保供电,确保居民用电安全稳定。
接下来,长安各部门还将持续开展后续排查工作,重点防范次生灾害,同时加快推进绿化补植、设施检修等工作,让城市尽快恢复往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