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东纵路·征文征集活动|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柯迦晴《追寻东纵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东莞日报教育频道 2025-09-24 20:38:46

八十年前,抗战英雄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出和平幸福;八十年后,我踏进东莞市人民公园,细细追寻这串烈士们用热血熔铸的红色足迹。

走进人民公园,顺着路牌向前,一架“歼-5”战斗机慢慢驶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随后又被其身后“八一”两个字吸引了目光。虽然它的外形和歼-20相似,但却明显“笨拙”得多,抗日的艰难岁月里,革命先烈们恰是用这样“笨拙”的武器战胜了敌人。

沿着林间小径蜿蜒而上,我走到了平地,抬头就看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在广场正中间屹立着,碑下四周的石面上刻着当时民众、战士们奋勇前进的图像,有的举着东江纵队的队旗;有的扛着抗日救亡、还我河山的旗帜。这些画面栩栩如生,在我眼前像是“活”过来一样,仿佛亲历当时战火纷飞的战场。纪念碑两旁的松树像一个个笔直站立的战士,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

松树旁有四座石雕,形象刻画了从工农革命到欢庆胜利等场景。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抗日烽火”,这个石雕前面有三个男人,分别手拿刺刀或持枪杀敌,后面还有一个女人手持手榴弹,像是准备在关键时刻冲上前线杀敌,这四个人虽然连鞋都穿不上,但却依然严阵以待,眼神坚毅,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抗日意志是多么坚定强烈。而正是他们的顽强抗击,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

一步步往回走,一块黑色的石碑出现在我的眼前,上面刻着抗战牺牲的东莞烈士们的名字,我仔细一个个地数,一共有464名,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沉甸甸的数字彰显了中国人的英勇无畏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要永远把这段历史铭记在心,不能辜负烈士们的牺牲,更要努力学习工作实现国家富强,沿着革命烈士们的路线一直往前进,把红色基因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东莞市莞城实验小学 五年级 10班 柯迦晴;指导老师:陈铭欣